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中國皮都”水頭的艱難轉身
制皮車間
成本飛漲、匯率提高、訂單萎縮、產品低級,這些都是合力刺破豬皮利潤的達摩克利斯之劍。 政府正在考量現在的困境因素,并希望找到一條可以力挽危機的道路。 解困,似乎是瞬間出現在水頭企業主面前的一個關鍵詞。這個關鍵詞后面可能細化到少開一盞燈,合并兩個加工環節,組合三個“臭皮匠”智慧,拓寬四面營銷渠道……而通過這些努力,水頭企業是否就能獲得一個上升空間?從而實現漂亮轉身? 低層次競爭、信用不夠、服務水平欠缺阿根廷商人眼中的水頭危機 “只要市場在發展,出現這樣的危機十分正常。不一樣的是,這些危險在同一個時間段出現、疊加了。”阿根廷人Tosi Juan Carlos說,這么多年的中國經商經歷讓他感受很深。 “對外貿企業來說,長時間持續著的美元貶值嚴重影響了他們。”Tosi介紹,以出口阿根廷為例,從談判到產品到達至少需要3個月的時間,而這3個月內的不確定因素太多。如果在美元兌人民幣1:7.2的時候簽了一個100萬美元的單子,幾個月后匯率變成了1:6.8,那么公司在這次經營中就至少損失了40萬元人民幣。“光這個因素就可能使生產企業完全沒有利潤。他和伙伴Particial經營水頭的皮革長達16年,他很了解這些企業。“我們知道水頭企業的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都在加大,經濟環境變壞也使企業的利潤降低,但我們不會因為這些提高采購價格,否則作為經銷商我們就會失去競爭力。” “這里的皮革最大優勢就是價格,工人的待遇提高使企業利潤減少,企業試圖提高產品價格。如果生產商加價到一定幅度使其失去優勢,我們會放棄水頭而選擇其他地方。”Particial也說,他們對此沒有任何辦法,因為他們在稅金、運費、進口費、時間等方面的壓力風險也同步在增加,所以他們必須先幫助自己解決這些問題。“作為企業必須要承擔內外因素的變化,現在增加的成本必須自己消化。作為中間商,他們沒有以喪失自己利潤來幫助生產商的義務。”他強調說,在水頭皮革皮件工藝質量沒有太大提高的時候,他們不會因為生產企業遇到困難而提高他們的采購價格,他們必須要維持自己的利潤。 “我們有一個皮革技改項目,最近三個月中因為尋找合作方先后聯系了溫州的300多家企業,其中有超過1/2人的企業愿意進一步深談。這說明皮革企業十分渴望改變自己的不利處境。”Particial認為,他所接觸的大部分企業主都已經意識到產品技術含量低是競爭力低下和失去市場的主要原因,實現產品向高層次發展會對企業解困有幫助。“我覺得水頭企業要解決工藝改進、信用和服務水平提高三個問題。” 轉行到江西、投資新行業資深皮商的轉型之路 在中小型制造企業密集的臨平一帶,近幾個月來有三百多家皮具、制鞋等企業停產。除了經濟疲軟的大背景外,溫州水頭制皮、制革等上游企業皮料漲價也是他們關停的一個重要原因。 “豬皮太貴了,企業受不了。”齊建功是杭州臨平一家有著上百人規模的皮衣制造企業的負責人,他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公司的主要原材料均從溫州水頭進貨,當地的豬皮價格直接關系他們的生存。 “水頭的企業一變,我們的生產就要跟著變。”齊建功說原材料就是他們的生命線,連續幾年的成皮價格猛漲讓他很頭疼:他說,原料成本占皮衣成本的70%~90%。而這個原材料由450公里路外的溫州水頭市場控制。 7月2日,記者在溫州水頭鎮的路上還能看到不少“老師傅皮帶”的廣告牌,而該公司的老總目前已經轉行,于去年在江西上馬了總投資過億元的新項目。老師傅皮革有限公司老總張志強說:這幾年水頭開始集中整治制革企業,一批企業被關停,不找新出路不行。 整治之初張志強就開始逐漸轉型,制革變成了皮件。“幾乎70%以上的企業主都選擇了轉型和資金轉投,制革業規范的同時,水頭企業的生產成本亦有增加。”至于成本增加給下游企業帶來的影響,他說,上游企業都已經無法應對困境面臨停產時,下游企業勢必會受到牽連,尤如鏈條結點,一點不暢,全線崩塌。上游企業材料提價,下游企業成本增加引發需能降低。而需能下降又使得上游企業提高單件產品的價格——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張志強第一時間告別了皮革行業。“水頭有不少皮革企業在2006年下半年開始出現減利,小利到零利,零利到虧損。”2007年夏天,張先生考量良久后決定進入新領域,并迅速在江西鷹潭鎖定一個資源項目,當年12月,總投資超過1億元的項目正式上馬。他說這也是無奈之舉,從制革到皮件到資源的三四年中,如果算上所有包括設備、技術、基建、管理、營銷網絡投入,公司可能是虧的。“行業好時誰都不愿意變來變去,但現在,不轉型不行啊。”他認為這是一種自救行為。 原料:找進口;工廠:遷越南;結算:改方式“二代皮王”的突破樣本 王宣(化名)今年33歲,他對采訪很謹慎。作為第二代皮件領軍人物,他不僅針對從原料到匯率等一系列瓶頸提前作出了預判,還有充足的時間準備干糧“過冬”。他說相對而言,去年近300萬元的利潤會使這個“冬天”過得比較平穩。記者突然意識到,他的這些經驗,或可成為許多面對困境企業的解困樣本。 “2007年初就開始到處找便宜的皮料。”當年,王宣和他的采購軍團幾乎跑遍了浙江、四川、河北、河南等地,甚至還飛到過韓國、印度、巴基斯坦等地。“總體而言,進口的皮料要比國內便宜10%~20%。”去年上半年他幾乎都在找皮料,總采購額超過了300萬美元。“以美元結算的方式使得公司從人民幣升值上得到了額外利潤。” “用工成本增加是所有企業主共同面臨的,去年下半年我們集中精力把加工總部搬遷到了越南。”他說當地的雇員也多用美金來結算工資,待遇也比水頭要低15%。“匯率變化壓力不小,辦法也不多。”王正在考慮改進結算方式。“TT(電匯)結算、信用證和DP(付款交單)結算可能是一種比較可行的方式,目前公司已經有至少60%的業務取消了DA(承兌交單)結算。” “管理上要加強,浪費要降下來,但關鍵還是要提高產品質量和建立新的銷售渠道。”王宣知道第一代皮王的來料加工和來樣加工已經無法適應現在的市場,研發自己的品牌或和大品牌共同拓展勢在必然。王在去年7月追加了600萬元投資擴大企業規模之前就已經和一家國際知名品牌公司簽定了協議——除品牌共有外,王宣還能拿到35%的銷售利潤。“公司經技改后的自有品牌產品目前已經在越南和巴西兩地成立了專門的銷售公司,正在鋪陳的網絡有利于公司的長期發展。”他預計,海外銷售公司的成立將會直接獲得以前由中間商提走的20%~30%的利潤。 可能正是王宣的多種準備和預判,在水頭大部分皮革皮件企業艱難經營的去年,他還能實現數百萬元的利潤,而目前仍存放在倉庫中的大量原料所能帶給他的利潤會更加巨大。 內提高、走出去、資金轉投教授的解困藥方 “內提高、走出去、資金轉投是目前水頭皮革企業可參考的三條道路。”一直關注中國皮革城發展的溫州大學商學院教授張一力開出藥方。 “現在他們的困境是一個必然的結局,是目前普遍遇到的經濟困境的一個縮影。”張一力,關注溫州民營經濟30余年。他認為,表面看是一個經濟環境變化帶來的苦痛,究其實質是一個勞動力密集、產品技術含量低、沒有創新的問題。 水頭是溫州民營經濟發展較早的地方,“順風滿帆時,低級產業的問題被局部埋藏,一遇宏觀調控和經濟環境變化便無所適從。”張教授說。企業困境非朝夕造成,積重難返,解決生存現在已經變得十分重要,只有先生存下來,企業才有撥云見日的可能。 “就目前而言,企業可參考的三條道路是內提高、走出去、資金轉投。”內部的提高包括管理降成本、技改出高利;走出去的做法是一種降低土地使用金和人工工資的立竿見影的做法;而資金轉投,嚴格來說不是企業解困,而只能是解救資金的方法。 記者也從溫州商會了解到,這種解救資金的做法已經有多人效仿:僅山西省60%中小煤礦的經營權掌握在溫州人手中,其2000萬噸/年的煤炭產量占山西煤炭年總產量的4.5%,這些礦主中有三成以上是水頭鎮人。“當初的冒險一搏的方法已經不管用,關鍵是要選擇一條更適合水頭發展的路子,畢竟這個解困期至少需要5~10年。” 扎根當地,尋找新的比較優勢、提升服務和品牌營銷是一個升級方向;需轉變觀念,從單純的價格競爭走向價值競爭,更多關注核心價值提升企業盈利能力是另一個補充。他特別提到,第一代和第二代皮王的思維結合會激發諸多經營火花。“通過第一代皮革人的打拼,資金積累、銷售網絡都已經具備相當的規模,而通過第二代人國際信息掌握分析、生產理念和資金運作,企業很可能在‘過檻’時更順利。” “中小規模企業已經被市場淘汰,剩下的必須更好,必須更有競爭力。否則,一旦這些領頭企業也關閉,消失的則是一個行業。” 水頭皮革曾經如日中天,現在所面臨的危機并不是“溫州特色”,而是很多地方很多勞動密集型企業共同遭遇的尷尬。中小企業因為缺少資金、技術人才和銷售網絡,只能接受淡出市場的結局——10萬元投資1年賺100萬元,不是因為項目好,更不是因為管理先進,而是在以失去環境為代價——這樣的企業,勢必是要被淘汰的,這個群體現在已經消失在了“減鼓之戰”中。 企業已經施展渾身解數,無論如何他們都必須搏一個將來。《西游記》中西海龍王三太子敖菁被觀音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