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東莞在改革開放中的三來一補
【流行概況】
“‘三來一補’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和補償貿易,是中國在改革開放初期嘗試性創立的一種企業貿易形式,它最早出現于1978年的東莞。”在百度中輸入“三來一補”,會跳出這樣的詞條描述。
從叩響國門,到基本實現農村工業化,到“東莞制造”享譽全球,再到打造現代制造業名城的新時代強音,“三來一補”成為東莞的立市之本、發展之基、騰飛之源。
回首過往,在某種程度上,人們往往把“三來一補”與東莞兩個字等同起來,足以說明東莞“三來一補”的歷史與現實參考價值。
東莞成名于“三來一補”,還因之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東莞模式”,以至于在中國經濟語境中,東莞不僅是個地名,更是一個時代標桿。
【起步】
第一次領薪時工人手發抖
一個勞動日幾分錢、幾毛錢,一些不堪煎熬的東莞人千方百計“偷渡”逃港,以至當時流傳著這樣的順口溜:青年走光,田地丟荒,干部難當,老人驚慌。
但很多東莞人萬萬沒想到,一個港商的到來,不僅叩響了國門,而且,還漸漸抵退了“逃港潮”,令東莞人扎根本土,有樣學樣地辦起了企業。
1978年,40歲出頭的香港商人張子彌,在東莞二輕局領導的陪同下來到虎門,終于,他看中了臨街的一家瀕臨倒閉的太平竹器廠。
當時根本沒有什么引進辦、洽談辦或外經委之類的機構。怎樣洽談?怎樣簽約?怎樣報關?怎樣經營管理這類企業?大家你看我,我看你,誰都不知道怎么辦。
最后,有人提議,手袋是輕工業品,找省輕工業進出口公司去。
這個主意啟發了大家。1978年8月30日,東莞二輕局與張子彌的香港信孚手袋制品有限公司在廣州簽訂了為期五年的合同,規定原太平竹器廠改為太平手袋廠,港方從香港進口15臺設備及原材料,太平手袋廠則拿出200平方米的舊廠房,從太平服裝廠借調10多名車工加工手袋,產品全部外銷……
就這樣,中國第一家“三來一補”企業——太平手袋廠于1978年9月15日正式投產了。
大家看到五顏六色的手袋一車車運往香港,港方派來的“監工”趾高氣揚,背著手、板著臉,來回巡視,這讓很多人心理不平衡了。“讓資本家來賺我們的錢,這是肥水流入外人田。”有人甚至認為這個口子一開會影響共產黨的威望,懷疑發展“三來一補”的正確性。
不過,可觀的收益,很快打消了質疑者的疑慮。有親歷者回憶說,港商實行計件工資,工人每月能拿到兩三百元,比起竹器廠每月28元的工資,整整多了十倍。據說,有些工人第一次領薪時手都在顫抖。一時間,很多年青人多方努力,想成為太平手袋廠的工人。
實踐是鑒別真理的磁石。太平手袋廠在疑慮和困惑中起步,投資第二個月,即擴大向農村招工,第一年就獲得加工費100萬元,為國家賺取外匯60多萬港元。第二年,第一幢2000平方米的新廠房拔地而起。
一時間,前來太平手袋廠參觀取經的企業絡繹不絕,開業一年內,僅省內前來取經的工廠就有30多家。
一花引來百花開。到1984年,東莞對外加工,“三來一補”的企業達到1000多家,單加工費收入就達到4580萬美金,創匯1.4億美金,已經是當時的全國縣級市之冠。
漸漸地,東莞人認定了一條硬道理——發展生產力,擺脫貧困,才能顯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發展】
成就“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美名
以太平手袋廠為發端,東莞甩開膀子開始了農村工業化的征程。
最初,發展“三來一補”東莞走因陋就簡的路子,利用倉庫、三堂(祠堂、禮堂、食堂)和辦公室做廠房,逐漸積累資金,再蓋標準化廠房。
1987年,東莞來料加工的工繳費收入達1.07億美元,占全省工繳費總收入2.7億美元的39.6%,人均創匯214美元,居全國縣級單位之首。
真金白銀的利好,讓東莞人的觀念從抵制走向包容接納,不再以姓“社”姓“資”對發展經濟作評判,“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觀念逐漸被打破,“不三不四萬元戶”的否定性評價很難再聽到了,人們憑著自己興趣、愛好、特長就業……
短短幾年,食品、紡織服裝、電子、玩具、機電等支柱產業崛起。這時東莞人也愈發意識到,投資環境的重要性,于是基礎設施建設鋪張開來。
1978年,全市水泥公路僅1公里,到1987年,全市水泥、柏油公路達860公里,每平方公里有公路0.58公里,大大高于全國每平方公里有公路0.1公里的水平。
從1980年至1987年,東莞用于發展交通、廠房、能源、通訊等基礎設施投資超過10億元。 堅持“一個窗口”對外的原則,一般做到一個項目一天辦成,從洽談到運進設備,快的只需一周。
軟硬環境的大力改善,讓來莞的投資者真切感受到這里是個投資天堂。
當時,有很多關于投資者感激涕零的故事,至今仍傳為佳話,在厚街投資的港商何先生便是當時的主角之一。
何先生在厚街辦了一家制衣廠,有一次,為中東一國家加工睡袍,但離交貨限期只有一天時,仍有大批產品尚未完工,眼看無法履約將遭受重大經濟損失,何先生心焦如焚,獨自登上制衣廠四樓頂層企圖自盡,廠里知情員工早有留神,尾隨而至,一番苦勸,方才打消其輕生念頭。
但屈指一算,即使全廠職工晝夜不停,也無法如期交貨。怎么辦?
厚街政府獲悉后,采取了斷然措施,組織全鎮服裝行業的工人晝夜加工睡袍。當睡袍用專車運抵香港碼頭時,離遠洋貨輪啟航僅半個小時,目睹此情此景,何先生感激得淚流滿面。
后來,何先生不僅繼續擴大投資,還辦了一家大酒店,并且介紹了很多外商前來到東莞這個圣地投資。
正是因為東莞人的真誠、務實,不斷吸引著海內外的客商慕名而來,也成就了東莞的快速發展。僅1984~1994年,地區生產總值10年翻了三番多,年均增長27%,迅速騰飛,成為引人矚目的廣東“四小虎”之一。至90年代末,“東莞模式”下的世界制造基地已經躍然而出,“東莞塞車,全球缺貨”的敬嘆聲,在全球蔓延。
【提升】
尋找原動力實現“造船出海”
東莞以“三來一補”起家,并成為中國改革開放最精彩而生動的縮影,但要明確的是,東莞并非只有“三來一補”。
原東莞市委書記李近維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從剛開放到現在,都是中外合作、中外合資、外商獨資、“三來一補”等多種方式并存,采用哪種方式,完全取決于市場、政策和主客雙方的意愿,“三來一補”好用但不要留戀。
事實也如此,決策層早已意識到僅靠“三來一補”和“雙優勢效應”無異于自殺,很早便提出要“轉型”,這一詞早在1992年的政府文件中便有體現。
1996年時,虎門有幾千個服裝商標,卻只有為數不多的名牌,但是到2007年底,全市各類名牌名標達到400個。
民營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從最初的“一張白紙”,走到2007年底,已達40萬多家,翻了數十倍,在和外資的融合激蕩中,民營企業鏗鏘前行。
富而思進。東莞決策層并沒有“小富即安”,開始坦然面對“雙優勢效應”逐漸弱化,“雙邊緣化困境”逐步顯現的尷尬境地。
2006年5月,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首次提出“經濟社會雙轉型”的戰略思想——從資源主導型轉向創新主導型,從初級城市化轉向高級城市化。
可以說,“三來一補”是特定歷史時期作出的正確選擇,而下一步如何實現“造船出海”,東莞必須主動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這是東莞再騰飛的原動力。
一系列決策悉數出臺,幫助“三來一補”企業實現質的提升,如幫助有需要的來料加工企業實現就地不停產轉為三資企業;設立10億元專項資金,鼓勵企業設立研發機構、地區總部,創建自主品牌,開拓國內市場,增資擴產等等。
“相信有這30年的積累,進一步開拓進取,相信(東莞的)明天會比今天更美好。”省委書記汪洋來莞調研時對東莞寄予厚望。
【記者觀察】
“做產品”勢要走向“做品牌”
東莞從封閉到開放,從抗拒、抵制到接納嘗試,終于因嘗到甜頭而折服,闖出了世人矚目的“東莞模式”、“東莞速度”。
回頭細思,當時東莞無人才、無資金、無技術、無管理,發展“三來一補”無疑是風險最小,收效最快的一種形式,這也是一種富有想象力的決策。
不過,靠“三來一補”起家的“東莞模式”,粗放增長模式和“打工經濟”烙印同時也十分明顯。
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劉志庚曾講過一句名言,東莞“如果再以低廉的土地和勞動力作為優勢來引資,和自殺無異”。
那么,東莞如何走出價值曲線的拐點,實現從“做產品”走向“做品牌”,不僅僅是企業從價值鏈低端走向高端的必由之路,也是東莞加快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宏偉戰略。
“8億條褲子換一架波音”的嚴酷現實,足以讓“東莞制造”乃至“中國制造”感到寒心,也充分說明沒有核心技術、核心研發,是多么受制于人。
因而,新時期,東莞已無可選擇地要重新審視自己的活力源、動力源、智力源,創新發展模式。
東莞“雙轉型”的構想已作出說明,就是要從比較優勢向創新優勢、從外源經濟為主導向內外并重、從城鄉二元結構向城鄉一體化、從本外有別向本外融合的社會結構轉變。
“三來一補”為東莞完成了資本原始積累,今天,東莞更應在創新調整結構、創新活躍主體、創新靈活機制、創新聚集資源等方面做文章,為富強和諧新東莞夯實基礎。
【相關鏈接】
手袋拉開30年制造大潮
1978,紀年中的一個普通的年份,卻因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新紀元而被永遠銘記。
近年風行歐洲的暢銷書《當中國改變世界》開篇即說,中國的改革開放“讓21世紀提前來臨”。
而歷史的魅力在于,許多不經意的舉動竟因歷史的點撥,而成滾滾大潮的起點。好比,1978年落戶東莞虎門鎮的太平手袋廠,成為試吃外資“第一只螃蟹”的標本。誰曾想,從該廠生產線上下來的手袋,拉鏈輕輕拉開,竟然拉開了此后30年波峰競逐的廣東制造大潮,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的標志性事件。
隨后,這種“三來一補”模式在中華大地上轟轟烈烈地開展了,1994年2月,廣東“三來一補”企業出口額達150.8億美元,占當年全省出口貿易額的30%,占全國該類出口總值的83%。而到了2002年,“三來一補”企業數量達到頂峰,僅東莞在冊的“三來一補”企業就達1.2萬家。
2007年5月底,在隆隆震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