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園區缺工3萬 制鞋企業面臨內遷困局
1月21日訊民工荒已不再是東部沿海地區的專利。
在廣西南寧當地的電視、報紙甚至是網絡上,中國-東盟經濟園區(以下簡稱東盟經濟園區)的招工廣告無處不在。根據東盟經濟園區管委會提供的數據,目前該園區缺工約3萬人。
“公司一期的用工是8000人,但現在僅到位1000多人。”臺灣麥斯鞋業集團人力資源部經理張元亨表示,該公司于2008年落戶該園區,并于2010年4月正式投產,但一直為缺工所困擾。
據東盟經濟園區管委會副主任張融健介紹,隨著產業轉移和區域發展的熱浪,2009年特別是2010年,來自珠三角、長三角的考察人數急升,東盟經濟園區的眾多重大項目亦為近兩年落下。
“產業剛剛起步,就遭遇勞動力短缺。基礎不穩,經濟如何起飛?”張元亨以此一問道出產業西移面臨的尷尬。
用工缺乏的事實已經逼迫西移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改變其原有的管理方式。“外資企業更像是上世紀80年代國企。”張元亨說。
在東盟經濟園區的麥斯集團廠區內,排球場、籃球場、高清電影放映室、醫務室、幼兒園、超市、圖書室等一應俱全,而這些均是東莞總部5000人基地所未享有的設施。
經濟園區:用工缺口3萬
“我們在上海、東莞、山東也都有廠,原以為用工荒只是沿海問題,后來才發覺這是全國的問題。”張元亨回憶,該公司將部分產能轉到南寧,有部分原因就是為了避免在用工短缺的珠三角爭工人。
麥斯集團在東盟經濟園區的鞋業項目總投資為5.6億元人民幣,一期需要工人8000人,二期竣工后合并一期總共需要1.5萬人。
張元亨承認,麥斯集團進駐園區之時帶來三家下游配套企業,三大鞋廠加上配套商,所需要員工就超過兩萬人,“僅我們幾家廠商都把當地的富余勞動力給榨干了。”
內地很多新興經濟園區尚未形成類似珠三角、長三角的產業聚集,無法吸引大量外省勞動力作為補充,依靠本地或附近的勞動力資源,難以滿足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用工需求。
張融健表示,園區為了幫助企業解決用工難問題,除了在各大媒體和渠道打廣告外,還給了比較大的企業每家100萬經費用于招工。“我們也承諾拿出500萬元,幫助他們招工”。僅是為麥斯、楠熙、貫銓三大鞋廠就招了近8000人,但由于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勞動力依賴太高,目前的招工人數不能滿足所有企業需求。
缺工三萬:
勞動密集型企業內遷困局
張融健認為,遷移至內地的企業要招到及留下員工,最重要的還是在薪酬上具有吸引力,像東盟經濟園區內的王老吉員工月薪為1600-1800元/月,珠江啤酒開工后估計也能提供1500-1600元/月左右的薪酬,雙匯、統一食品投產后的工資估計也不會差。{page_break}
而企業的感受是,“原先想轉移內地減低勞動成本,但現今這一塊基本沒有指望”。張元亨說,勞動力短缺之下內遷企業紛紛抬高工資,無形中也加速了內地勞動力價格的上升。
另一方面,工資之外的福利范疇,內地與珠三角也有所區別。內地除五險一金外,另有大病統籌內容,企業需要替員工繳費563元/月,而在東莞的醫保體系下,企業僅需繳費102元/月,工資與福利相加,南寧工廠成本與東莞打平。
張融健同時認為,2009年開始的農產品價格上漲,讓農民土地收益明顯增加,“土地營收與進工廠相差無幾”,而耕種農作物用時較少,農民工不愿意每日在工廠朝九晚五,這也增加了招工難度。
此外,由于房地產業的火爆,南寧周邊地區房地產建筑工人包吃包住月薪可達3000元。而一些內遷低端制造業企業提供的薪酬短期內無法達到這個水準。
"現在狀況和2005年相差太多,匯率波動、歐美市場需求萎縮,加上生產成本提高。”張元亨表示,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工資優勢體現在后期,熟工工資會與普工有較大差別,“我們常對員工說,辛苦兩年,熟工的工資不會比廣州、東莞差,也可以拿到3000-4000元”。
在用工成本拉平的前提下,麥斯集團在南寧的廠區還投資建了電影院、超市等公共服務設施。張元亨解釋,東盟經濟園區各項配套尚未建全,工廠自建設施是為穩定軍心。
張融健介紹,除不斷完善各項生活、醫療等公共服務配套外,園區將建設公租房以吸引勞動力進入,并減輕企業的廠區宿舍投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