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集團老總的理財經
作為一個專業的金融服務集團的總經理,她必須了解銀行、投資銀行、時富金融服務集團工作,始終未離開過老本行。
“我一直奉行一個理念:你不理財財不理你。有了第一份工作就開始節儉,當時留下每個月工資的30%做定期儲蓄,后來慢慢延伸到股票、期貨、衍生產品、基金、基金和保險的產品、資產管理等方面。”
長線投資:退休金和教育基金
“首先,我會為自己的退休計劃進行一些長線的股票投資,如投資在國內的銀行股、內需股和體育股等;其次,將退休金和保險金投資在一些低風險的市場和債券上;另外,我計劃兩個兒子將來在國外讀書,為他們選擇了子女教育基金計劃,則主要投資在發展速度較快的經濟實體的股票的基金上,比如BRIC和對沖基金。”
鄭蓓麗憑借自己的專業優勢和行業優勢,不放棄任何投資的機會,尤其熱衷購買基金。但是也是精挑細選、擇良而棲。她通過一些基金投資在國外的新的發展市場,比如金磚四國,另外還有中國、印度、白俄羅斯等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快的國家。
當然,保險也是鄭蓓麗非常關注的投資渠道。她坦言,香港有很多保險的投資跟基金掛鉤,有些基金還包含保險的元素,她十年前就已經開始購買基金跟保險的組合產品了,比如她買的一只退休基金,就含有一些醫療保險、人壽保險和意外險的成分,而且每年都有不定金額的紅利派發。另外,她還有一份非基金保險,保險成分很大,尤其在人壽方面。
4年前,鄭蓓麗做了第一個孩子的母親,兩年前,她又添了一個孩子。向來重視長遠投資的她,在孩子0歲的時候就幫他們各自買了一份教育基金,期限20年,每月每人投入3000元港幣。
短線投資:
跟其他香港人一樣,鄭蓓麗也參與新股認購。“我保留一部分流動性現金參與新股,做一些波段炒作和認購新股,但股票組合大部分是短線的。”
她深諳股市行情,但不輕易投股。“我們公司有一個專業的財富管理團隊,我們經常在一起交流經驗,研究每個基金、每只股票,每個市場,以及其發展的大趨勢,然后利用我們的電子交易平臺操作,一般來說優先選擇自己比較熟悉的就是香港市場的股票”。
“現在很多的電子平臺都可以幫到投資者管理自己的財富,比如我們公司有個財經社區,我作為其中的會員,可以通過不同的投資渠道進行投資,這個社區里面有一個平臺,可以直接跟其他股民進行交流,透過300多個全球的RSS實時財經新聞,已經分開內地、香港、臺灣、國際的新聞,在一個社區里全球的信息都可以及時的捕捉看到,這樣就可以及時的做出決定。”
“或者某段時間我自己真的時間不充裕、某些想要投資的市場但資金又不足時候,我都會選擇交給自己的基金經理,通過他們推薦的渠道分散投資。”
至于房產方面,鄭坦言,基本以自用為目的,不會用于投資用途。
止盈點20%
“剛工作那陣,香港只有股票和期貨,近幾年才流行財富管理,說不定過幾年還會有新的投資方式,我一直在不斷地學習中。但是我也始終堅持一個原則,長線看國家經濟發展,短線僅限于港股。”
專業也未必可以在波濤洶涌的股市大潮中百戰不殆,智者也難免百密一疏。
鄭蓓麗同樣有過失敗的教訓。年輕的時候由于摻雜過多個人感情因素,吃了不少炒股的虧。曾經玩過一些高風險的股票,遭遇停牌,自然虧的也不是少數。
吃過不少敗仗的她,現在更傾向于穩健。如今更愿意選擇一些公司管理過硬、行業發生前景比較好的股票進行投資,也會經常參加一些理財座談會,看一些關于投資價值、投資技術等理財書籍,因為她始終堅持“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但我也很在意風險,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要適可而止,隨著曾經的失敗,我也給自己定下一個目標。我的風險接受程度是如果跌的話10%左右,升的話20%左右我就會賣掉。我選股比較慎重,注重股票的長遠升值潛力,和股票板塊。對于新股我要深入的分析后才會選擇。所以國內的體育股、銀行股、內需股,幾年前他們一上市我就買了,總體下來,上升的幅度還不錯。”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