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升值 中了“連環計”
對付輸入型通脹,人民幣的升值是個好辦法嗎?
據4月20日的媒體報道,中國央行副行長胡曉煉女士對這個問題表示肯定。實際上,同樣作為央行副行長的易綱也曾提出過這樣的觀點。他認為,如果不是人民幣升值,2005—2008年間,中國物價的上漲還要嚴重得多。至少,此間人民幣升值20%,對于輸入型通脹起到了一定的壓制作用。
確實,人民幣升值使得進口商品價格更便宜,這毋庸置疑。不過,這是一個靜態的觀點。如果從動態中看,問題要復雜得多。
舉個例子。2005—2008年,石油價格從50美元一桶,上漲到了148美元一桶,漲幅接近300%。當時國際輿論認為,這是“中國需求”所致,而其中最重要的理由就是:人民幣升值——人民幣升值所加大的中國進口需求,而中國最喜歡購買、也是最需要購買的就是資源,所以只要“中國需求”強大,資源價格就會上漲,石油首當其沖。
一旦人民幣升值變成國際炒家推高商品價格借口,那人民幣越升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就會越高。所以,試圖通過貨幣升值去平抑輸入型通脹的企圖不僅徒勞,反而需要支付更大的成本。上一輪石油價格上漲要不是威脅到了美國的利益,那么石油價格很可能真會遂了高盛、摩根士丹利所愿:漲到200美元一桶。
用20%的升值幅度對抗100%的價格上漲,得不償失。說到此,筆者想起了美國財長蓋特納今年2月16日在美國參議院財政委員會的一番講話。他說:中國日益增長的通脹壓力有助于提升美國的競爭力。因為,如果中國通脹率遠高于美國的現象持續下去,那人民幣對美元的實際升值幅度一年約為10%,可能還會略高。如果這種漲勢延續,競爭性平衡會朝著有利于美國的方向發生重大轉變。
蓋特納認為,中國形成了自己的判斷,即隨著時間的推移,除了讓人民幣升值,中國別無選擇。因為如果不升值,要面對的風險可能是通脹率更高,中國被卷入金融危機的可能性更大。 {page_break}
這很像是一個“連環計”。
第一計:人民幣越升值,中國越容易落入“中國需求論”的陷阱,大宗商品價格越容易被推高,使得人民幣無論怎樣升值都無法獲得價格平抑的效果,反而在更大程度上推高中國實體企業的生產成本;
第二計:中國政府為了抑制“中國需求論”勢必嚴厲壓制內需,而為此實施的一系列緊縮貨幣的條件,恰恰可以進一步推高人民幣幣值,進一步推高大宗商品價格,使得中國企業原材料成本、財務成本輪番上漲。
最終會怎樣?當中國經濟因難以承負成本而走向衰退時,人民幣是升值還是貶值?“熱錢”是來還是跑?“做空中國”是否將變成現實?
幸好還有明眼人。4月18日,諾貝爾獎獲得者,大牌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告誡中國:“與其說我擔心通脹,不如說我更擔心政府對通脹反應過度,做出很多愚蠢的決策。現實情況常常是:政府出臺應對通脹的政策,反而導致勞動力、食品、石油價格都不斷上漲,通脹也因此而加劇。”
希望中國的學者、官員能夠理解斯蒂格利茨的深意。4月18日,中國銀行國際金融研究所發布專題研究報告稱:由于經濟面臨下行風險,物價面臨上行風險,今年中國出現滯脹的風險較大。在這種情況下,宏觀政策的力度、時機和節奏的把握就顯得異常重要。既要防止政策調控不到位,達不到調控的預期目標;又要防止政策“超調”,導致經濟“硬著陸”。
從目前情況來看,更應防后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