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板三大壓力罩頂 抄底良機未到
即將結束的5月無疑是黑色的。截至5月30日,上證綜指跌幅為7.05%。其中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全球經濟大勢的不明朗、物價高企、整個市場資金面偏緊和創業板的調整又先于主板市場。創業板指數從去年12月20日的1239.60點見頂后幾乎是一路下挫,并于昨日盤中走出816.39點低點,但隨后反彈收盤收在834.32點。從高點到昨日收盤,創業板指數跌幅高達32.33%,而同期大盤僅下跌6.48%。創業板如此大的跌幅是否意味著抄底機會到來?我們的答案是否。理由如下:
第一,創業板仍面臨與其成長性不相匹配的高估值壓力。創業板雖然經歷了大幅下跌,但截至5月30日,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創業板的整體靜態市盈率仍高達45.59倍,依舊高居A股各市場板塊榜首;而同期最具可比性的中小板整體靜態市盈率為36.78倍,主要市場板塊中最低的上證A股僅15.19倍的整體靜態市盈率水平。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創業板遙遙領先的高估值卻不意味著高成長。我們看到,可比創業板公司2011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僅增長25.99%,僅僅略高于上證A股的24.83%的增長水平,也低于中小板同比增長29.33%的水平。還需要注意的是,可比創業板公司2011年一季度凈利潤水平整體相比去年4季度環比大幅下滑了31.62%,可謂業績變臉和增長疲態盡顯,更是與上市時的風光相去甚遠。因此,與其高估值大不匹配的業績增長,將使得創業板依舊面臨估值回調壓力。
第二,創業板面臨巨大的擴容壓力。創業板在2010年12月31日時僅153家公司,而自2011年開始到5月30日,新增加的創業板上市公司從安居寶(300155)一路排到目前的科大智能(300222),已經增加了68家公司,短短5個月時間擴容了約45%。而從目前的發行情況來看,創業板的擴容節奏仍無放緩跡象。我們可以預見到的是,照此速度,2011年底的時候創業板上市數量很有可能增加到300只以上,擴容幅度達到100%。如此快的擴容加上眾多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性質的大小非的巨額解禁,使得創業板新增籌碼所需資金至少是去年的4倍以上,在當前整體市場流動性較為缺乏的情況下,直接后果就是股價往下掉。
第三,創業板還面臨著直接退市的政策壓力。創業板作為新生事物,在設立時就已經考慮到同主板有所區別的禁止買殼和重組制度,以及更嚴厲的直接退市制度。這使得創業板的股票很大程度上可能不具備主板上市公司長期以來形成的“殼資源”價值,一旦創業板公司出現經營不善連續虧損的情況,其市值可能會直接歸零。而目前有關創業板的直接退市制度,管理層仍在有條不紊地設計討論,其面臨的政策壓力也使得創業板估值體系中需要考慮。
總的來看,市場目前把創業板、中小板、概念股和次新股列為“四只黑天鵝”。這四個板塊的典型特征是:高估值、小盤股、去年被爆炒、科技或概念居多。而這其中尤以創業板為甚,在經濟減速和流動性缺乏的背景下,這四個板塊成了今年的“地雷”板塊,近期創業板泥沙俱下式的下跌行情客觀上反映這一情況。但創業板作為我國資本市場的重要補充和組成部分,其發展需要辯證看待。創業板在促進社會資本有效合理配置的同時,部分公司也有自身的亮點:一是有眾多代表經濟前沿的科技型公司;二是有些優質公司盡管盤子還很小,但增長很快;三是經歷近期泥沙俱下的殺跌后,有些質地優良的成長型科技股已經跌出價值來。
那么,如何掘金泥沙俱下的創業板呢?我們認為,投資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選擇:一是代表經濟前沿的優質科技類股;二是季度利潤同比和環比均增加的公司;三是毛利和市場地位還在提升的公司;四是成長速度超過目前估值水平的公司;五是市凈率(PB)水平低于6、市值小于50億元的績優股。具備上述五個條件的個股無懼調整,相反在市場出現低廉籌碼的時候還是抄底的良機。反之,如果五個條件大部分不具備,哪怕現在已經大幅調整,仍要小心謹慎,不宜盲目介入。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