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經濟政策應保持相對穩定
上半年以來經濟運行出現的積極變化
中國經濟時報:今年上半年我國經濟運行延續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趨勢,在你看來,總體上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有些什么新的特點?
余斌:今年上半年以來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的積極變化,主要有:
1.夏糧再獲豐收,產量同比增長2.5%。上半年,食品價格上漲對CPI漲幅的貢獻達到三分之二。在特殊災害天氣對農產品(000061)生產產生重大影響的情況下,夏糧再獲豐收,對于保障農產品供給、穩定食品價格和控制CPI漲幅意義重大。
2.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較快。上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7.6%,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3.7%。一方面,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有利于擴大消費,促進經濟增長轉變到立足于消費擴張的軌道上來;另一方面,農村居民收入增長遠遠高于城鎮,有利于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3.6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1%,增幅比上月加快1.8個百分點,環比增長1.48%。6月份工業增加值同比和環比增幅均達到今年以來最高水平。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不會出現某些人擔心的“硬著陸”或“滯漲”局面。
4.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明顯加快,有利于縮小地區發展差距和實現地區經濟協調發展。上半年,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比東部快5.4和4.9個百分點,投資增速分別比東部快8.4和6.6個百分點。
全年CPI上漲5%左右,略高于預期目標
中國經濟時報:CPI在上半年各項數據中頗為引人注目,食品領漲的物價成為7月份大家關注的熱點,你認為今年下半年CPI會有什么變化?
余斌: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今年年初的“兩會”確定的預期目標為: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但今年以來,影響物價的因素增多,情況更加復雜,傳導機制出現新變化,物價漲幅和持續時間超出預期。主要表現在:一是因前兩年累計貨幣投放較多,市場流動性規模大,貨幣流向出現結構性變化,貨幣供給總量增長的明顯放緩和信貸規模的緊縮,短期內對物價上漲的抑制作用有所減弱。二是近年來制造業工資上漲,并逐步向服務業、種植業、養殖業等領域傳導,勞動力成本普遍上升,通過價格調整在各個行業都有所體現。這也是今年以來非食品價格出現較大幅度上漲的主要原因。三是面對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由于企業原材料庫存調整速度加快、勞動力和資金等生產要素價格上漲,中下游產業及流通環節對上游產品價格上漲的消化吸收能力明顯下降。
上半年,CPI上漲5.4%。從下半年走勢看,M1和M2增速已經下降到相對較低水平,控制物價上漲的貨幣條件明顯改善;翹尾因素在6月份達到3.7的峰值,7月份以后下降趨勢明顯;特殊災害天氣對食品價格的影響總體可控,食品價格過快上漲態勢初步得到遏制;大宗商品價格有所回落,輸入性因素對物價上漲的推動作用有所減弱。如果能夠有效控制突發事件和新漲價因素對物價的影響下半年物價漲幅將逐月回落。預計全年CPI上漲5%左右,略高于預期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上半年豬肉產量同比僅下降0.5%,但6月份豬肉價格同比上漲57.1%,肉禽及其制品上漲32.3%。近期生豬和鮮肉價格已經超過2008年高點,豬糧比價已超過8∶1。考慮基數影響,下半年豬肉價格漲幅或略有回落,但全年將維持上漲態勢。僅豬肉價格一項,對全年CPI上漲的拉動將超過1個百分點。在2007年—2008年的物價上漲過程中,豬肉價格上漲也是重要推動因素。因此,在規模化養殖占比不斷提高、生產者對成本和價格反應更加靈敏的市場條件下,需要認真研究具有一定生產周期的農產品價格波動的規律,充分發揮政府相關部門在信息傳遞、指導生產、保障供給等方面的作用,減輕其價格波動對物價總水平的影響。另外,目前國內多數農產品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隨著生產成本的不斷提高,農產品價格溫和上漲將常態化,也對未來穩定物價總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戰。
全年經濟增長比上年回落1個百分點左右
中國經濟時報:在你看來,今年全年經濟增長是一個什么趨勢?
余斌:今年一季度GDP增長9.7%,二季度增長9.5%,上半年增長9.6%。從三大需求的貢獻看,最終消費拉動4.6個百分點,資本形成拉動5.1個百分點,貨物和服務凈出口的貢獻為-0.1個百分點。
下半年,從三大需求的增長趨勢看,經濟增長的小幅下降將會延續,但總體處于正常、合理范圍。目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屬于一次幅度不大的短期調整,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經濟有較大可能性延續“雙軌增長”格局。預計我國出口增長將比上半年略有回落,達到20%左右,凈出口占GDP比重下降到2%左右。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際增長12.1%,比上年同期增幅降低3.6個百分點。目前我國就業狀況總體良好,近兩年工資上漲幅度較大,個人所得稅免征額提高,社會保障覆蓋面擴大,居民消費能力有所提高,消費意愿趨向改善,居民消費增長下降幅度要明顯低于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實際降幅。隨著房地產調控政策效應的逐步顯現,商業性房地產投資會繼續回落,但保障房建設可多渠道籌資,為其按計劃推進提供資金支持,將彌補市場主導的房地產投資下降缺口。預計全年投資增長將達到23%左右。
需要指出的是,上半年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明顯低于固定資產投資的平均增幅,所占比重下降。國際經驗表明,當一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明顯放緩后,其經濟增長速度也將逐漸下降。我國基礎設施投資一直是支撐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這次增速下調是因為政策調整引發的波動,還是中長期基礎設施投資潛力下降,需要高度關注,并進一步觀察研判。
基于以上分析,預計全年經濟增長比上年回落1個百分點左右。
宏觀經濟政策應保持相對穩定
中國經濟時報: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國家的宏觀經濟政策需要進一步調整嗎?
余斌:在今年年初“兩會”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溫家寶總理強調,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提高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處理好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調整經濟結構、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更加注重穩定物價總水平,防止經濟出現大的波動。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控物價作為宏觀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采取了一系列針對性措施,通過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息和優化信貸投放結構,政策效果逐步顯現。在新漲價因素沒有明顯增加的情況下,預計6月份CPI上漲6.4%應為全年物價漲幅的峰值,下半年上漲壓力逐步減弱,但全年CPI漲幅將略高于預期目標。經濟增長出現小幅下行態勢,但經濟增長動力依然強勁全年增長處于正常、合理范圍內。從以上兩方面情況看,目前既不具備宏觀調控政策轉向的條件,也無進一步緊縮的必要。保持現有宏觀經濟政策的相對穩定,給予政策效應逐步釋放的空間,應成為下一階段宏觀調控的基調。
在密切關注物價和經濟增長的同時,調整經濟結構也是今年宏觀經濟政策的三大目標之一。當前經濟增長的適度下降,為結構調整創造了良好宏觀環境。因此,作為“十二五”開局之年,當前需要抓住有利時機,著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力爭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上邁出實質性步伐。現階段,部分企業因生產成本上漲、資金緊張等出現生產經營困難,要區分不同情況。在淘汰落后產能和缺乏競爭能力的企業的同時,按市場原則加快重點行業、優勢企業的兼并重組步伐,大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與此同時,應根據當前經濟運行中暴露的突出問題,因勢利導,謀劃和推進相關重要領域的改革。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