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誠信危機將把中國企業帶入何方
近日,阿里巴巴B2B公司首席執行官(CEO)衛哲、首席運營官(COO)李旭暉辭職。其原因是阿里巴巴B2B對外貿易平臺上,被發現2000多家中國供應商涉嫌欺詐全球買家。雖然尚無法確認國外買家是否已經就被騙事宜提出告訴,但如此大面積的商家涉嫌詐騙,阿里巴巴B2B公司未來可能面臨的訴訟難以避免。而且此次商家行騙有阿里巴巴內部銷售人員參與合謀,阿里巴巴公司必然面對嚴厲的法律追究。此外,在其旗下國內的淘寶網上眾多商戶的誠信度也不時被顧客所質疑。面對這一問題,由于“維護‘客戶第一’的價值觀不力”,阿里巴巴公司主動處理高管,且準備好應訴賠償資金。
此次阿里巴巴的高層人事地震,一方面反映了阿里巴巴公司面對信譽危機時的快速而堅決的公共手段,與此同時,也反映了阿里巴巴創始人馬云作為行業領跑者在企業社會責任感方面的認知。正如馬云反復強調的“用戶第一”原則,既可視為阿里巴巴公司的“價值觀”,其實也是維系公司命脈的生存策略。
阿里巴巴事件之后,盡管阿里巴巴公司及時對高管進行了處理,但是圍繞這一事件,網絡輿論中已經開始出現對淘寶網商家售賣假貨的抨擊,并已經將批評的矛頭,指向淘寶網的規則漏洞和監管不嚴。此次事件其實已經帶給了整個中國電子商務負面的沖擊。
此外,越來越多的中國消費者利用海外旅游或者專程旅行的機會在海外“曲線”購物,除了海外具有價格優勢的奢侈品外,也有越來越多的普通消費品或日用消費品,如在港澳被中國大陸媽媽搶購一空的“嬰幼兒奶粉”。越來越多的“消費出逃”現象,除了反映出中國消費者經濟能力的提升,也反映出消費者對于國內市場環境信任度的極大失望。
透過該事件,我們也需要深刻的認識到,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隨著企業對利潤最大化的強烈渴求,越來越多的企業背離了企業對其顧客最基本的“誠信”原則。而這種企業的誠信危機卻如同病毒一般,如果任其發展,遲早不僅僅對顧客、對企業個體造成傷害,更是對行業、社會經濟發展的傷害、乃至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中聲譽的傷害。據某國際調查公司發布的“2011年度全球信任度調查”顯示,來自中國和其他高增長新興市場的企業普遍持較低的信任度,其信任度遠遠低于來自發達國家的企業。此外,就在中國國內經營的外資企業而言,其中部分也存在著嚴重的欺詐行為。如家樂福的價格欺詐事件,再次降低了消費者失去了零售業的信任指數。
因此,若中國企業(包括在中國經營的外資企業)不能認識到“誠信危機”的真正危害,企業如何又能真正做到基業長青,如何可以真正具備參與國際競爭的實力與機會!阿里巴巴事件不僅僅是企業面對信譽危機的公共案例,更是企業主動維護正確的價值觀,挽救信譽的一次積極行動。中國社會互信極度匱乏的狀況需要各個企業、乃至企業中每個人人同心協力的努力進行改善,特別是作為各行業的領跑者的企業,更有責任、有義務維護行業的健康發展,建立健康而誠信的行業規范,并率先成本行業中誠信經營的典范!正如馬云在事件后給到全體員工中的郵件所述“這個世界需要的是一種文化,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擔當……堅持理想,堅持原則能讓我們成為這個時代中的時代!”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