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高利貸“爆煲”不可藥石亂投
歷史經驗和高利貸狂熱的“炒錢游戲”,直至地下金融的利率之高難以為繼,借貸人資金鏈條斷裂而“爆煲”,以放貸人血本無歸而“游戲結束”。
浙江的民間金融歷史久遠,自隋唐起就有“呈會”、“臺會”和“標會”等流行。溫州更被稱為“資本之城”,“炒房團”、“炒煤團”等早已名聞四方,近十多年還曾發生過“樂清會案”、“平陽水頭會案”和“礬山連環會案”等非法集資案件。在今年的“全民皆放高利貸”狂熱中,溫州的民間借貸更是陷入瘋狂。溫州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認為,當前溫州民間借貸利率已超過歷史最高值,年利率高達180%;大多數中小企業的年毛利率在3%-5%之間,根本無法承受。“現在民間借貸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候,我預計今年年末,民間資本風險會出現大的爆發”。
名義利率長期低于通貨膨脹率,固然是“全民放貸”的由頭;但并不意味著地方政府就可以理所當然地坐視不理。按現行法律規定,企業之間禁止私相借貸,公民參與的借貸最高利率不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超過者不予保護。盡管法律無明確規定高利貸的認定標準,但企業正當的民間借貸和“炒錢游戲”并不難甄別———借貸利率是否遠超過毛利率,而傳銷式、多層次金字塔式的高利貸集資,也并不難辨別。撇開具體個案,當地方政府發現當地的民間借貸利率畸高,就應該及時“出手”,包括向公眾提出警示、查辦傳銷式的非法集資、規范典當行、貸款擔保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的行為等等,而不應等到高利貸“爆煲”才“出手”收拾殘局。
“全民放貸”有政策、體制和歷史的深層原因,但各地不盡相同的“狂熱”、“中熱”和“溫熱”,至少證明地方政府的取態也是關鍵因素。如果只看到“活躍當地經濟”、形成“資金洼地”等短期利好,卻沒有意識到“炒錢游戲”終會成為泡沫、并讓實體經濟大量“失血”的中長期利空,當“爆煲”影響社會穩定時才匆忙“出手”,則為時晚矣。
高利貸危局已成,如何“拆爆”考驗地方政府的智慧,藥石亂投不僅無法“拆爆”,反而會亂上加亂。比如,不能含糊籠統地提出“救市”,強迫銀行盲目給企業放款“渡過難關”,而應引導資金流向正常生產、產品有銷路的企業。以將來給“好處”為誘惑,讓金融機構違反信貸紀律貸款,實際上是讓國有商業銀行、上市公司的股東、銀行存款人和納稅人給“炒錢游戲”買單。又比如,高利貸是高風險的投資行為,“炒錢游戲”并不受法律保護,因此,既要嚴厲打擊暴力討債(任何情況下個人的暴力行為都違反法律),也應向參與“炒錢游戲”的放貸人、投資人說清楚:必須自擔風險和損失。
地方政府應對高利貸“爆煲”,尤其值得警惕的是利益集團扭曲政府行為。據媒體報道,一些地方在查辦非法集資案時,發現債主名單多為當地司法機構人士。“隨著連串高利貸事件密集爆發,‘官銀’介入高利貸的身影若隱若現,其進出路徑漸顯清晰。‘官銀’,是官員資金在長三角一帶流行的俗稱”。如果“官銀”左右當地政府的“救市”,后果就不僅僅是“爆煲”,而是“炸鍋”。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