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寒冬中小企業須靠自身發展
“對于中小企業,今年還將是寒冬,特別是上半年。”全國人大代表、新光控股集團董事長周曉光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目前距離過完年已經一個多月了,在這一個多月我們感受到的是市場沒有像以往那么火,和去年下半年一樣還是在一個比較溫和的階段。
眾所周知,融資難目前成為壓在中小企業身上最大的一塊石頭。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最近發布的報告也顯示:大部分中小微企業認為從銀行貸款“非常難”或“比較難”,超過一半的中小型企業表示目前資金相當“緊張”。
對此,銀行在資金上應該給予一定的扶持,確保中小企業資金鏈的通暢。周曉光表示,“如果能夠在資金上給予微小企業支持和扶持的話,那么它是有能力走出來的。”她指出,很多微小企業還是具備創新能力的,因為中小企業都身兼多職,涉及面廣,既做老板又做技術又做市場,因此它會專注這塊,對市場、技術都有一定的了解,只是缺少資金的運作能力和資本的運作能力。
“企業呈季節性階段性的遇到困難,這個時候需要社會、銀行和政府的幫助和幫扶,不過其他時候是靠企業自身的。”周曉光指出,政府沒有辦法幫到你做市場,市場是要靠自己做的,研發也是要靠自己做的,中小企業要發展的話更多地要靠自身的發展。因此,在企業發展遭遇寒冬下,中小企業必須做好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
“總之,對于中小企業和微小企業發展首先要創造環境,包括從稅收方面金融方面,36條要盡快地出臺相關政策去落定。其次,企業自身也要增加信心,只要有勇氣去面對困難,一定可以度過這個寒冬。”周曉光說。
一般來講,大批量、單一化的產品生產才能充分發揮巨額投資的裝備技術優勢,但大批量的單一品種只能滿足社會生產和人們日常生活中一些主要方面的需求,當出現某些小批量的個性化需求時,大企業往往難以滿足。因此,面對當今時代人們越來越突出個性的消費需求,消費品生產已從大批量、單一化轉向小批量、多樣化。雖然中小企業作為個體普遍存在經營品種單一、生產能力較低的缺點,但從整體上看,由于量大、點多、且行業和地域分布面廣,它們又具有貼近市場、靠近顧客和機制靈活、反應快捷的經營優勢,因此,利于適應多姿多態、千變萬化的消費需求;非凡是在零售商業領域,居民日常零星的、多種多樣的消費需求都可以通過千家萬戶中小企業靈活的服務方式得到滿足。
現代科技在工業技術裝備和產品發展方向上有著兩方面的影響,一方面是向著大型化、集中化的方向發展;另一方面又向著小型化、分散化方向發展。產品的小型化、分散化生產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非凡是在新技術革命條件下,許多中小企業的創始人往往是大企業和研究所的科技人員、或者大學教授,他們經常集治理者、所有者和發明者于一身,對新的技術發明創造可以立即付諸實踐。正因為如此,20世紀70年代以來,新技術型的中小企業像雨后春筍般出現,它們在微型電腦、信息系統、半導體部件、電子印刷和新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極大的成功,有許多中小企業僅在短短幾年或十幾年里,迅速成長為聞名于世的大公司如惠普、微軟、雅虎、索尼和施樂等。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