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品牌普拉達集團擬在中國擴張
盡管歐元區消費乏力,但在中國及遠東地區強勁需求的帶動下,普拉達的全年業績超過了此前預期,2011年的利潤增長了72%。該公司表示其將在今明兩年開設160家門店,從而將其零售網絡的門店總數擴大至500家以上。2012年新設門店中有一半將位于中國、亞洲其他地區、中東、巴西及摩洛哥這些“快速增長”的市場。
世界奢侈品協會的報告說,在2012年,元旦、春節、情人節帶動的持續消費高峰后,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將達146億美元以上。香港里昂證券(CLSA)分析師艾倫·費舍爾(Aaron Fischer)則估計,“大中華區”奢侈品銷售將年均增長25%,到2020年占全球的比重將達到44%。
從古馳和菲拉格慕,到汽車制造商寶馬和梅塞德斯-奔馳,各類奢侈品公司都可以證實:中國富人狂熱的購物勁頭正促使他們不斷修改大中華區銷售目標。菲拉格慕亞太區首席執行官保羅·卡德曼表示:“到2012年中國將是菲拉格慕的第一大市場,但也許2011年就已經是了。”普拉達(Prada)在其招股書中就提到,2007年1月,普拉達在中國有8家直營店,到2011年1月,已增至18家,預計到2014年1月,直營店將增至30家。
而這樣的擴張迄今為止還在飛速增長。2010年,LV在中國的28個城市擁有35家門店,銷售額已占到全球銷售額的近四成,而傳統奢侈品消費市場歐洲和美國,所占份額分別是19%和23%。如今,就連昆明也擁有了LV的旗艦店。在2010年公布的國內奢侈品消費城市排名20強中,昆明位列第12位,遠高出國內同等發展程度城市的指標。
事實上,在“大牌們”迅速擴張之前,曾不惜重金大規模收回國內代理權。比如2007年,阿瑪尼在中國成立獨資公司,并宣布開設直營店;2008年1月,萬寶龍收回上海國瑞信鐘表有限公司的代理權等。
而在這波代理權回收潮中,專注于逐利的代理商無法在品牌培養、形象維護等方面與品牌達成一致等說法,成為了“大牌們”回收的一大理由。但在收回代理權后,奢侈品牌在品牌形象、服務上其實并未產生太大變化。而最大的變化,莫過于奢侈品牌開店的速度大大加快。然而,這些奢侈品牌卻在中國遭遇了“水土不服”——原本在本土以優質服務和良好的用戶體驗俘獲人心的品牌,在中國卻只肩負著把商品賣給消費者的責任。比如,目前大多數奢侈品牌在內地未設立專門的維修中心,消費者想得到迪奧、LV等廠家“原汁原味”的售后服務,就必須寄回原產地。頂級的包想要洗護,多數只能指望本地“小門店”。
與國外以奢侈品“傳世”、不需要發票“隨到隨修”的奢侈品售后服務相比,中國奢侈品售后市場的確如同簡陋的“路邊攤”。從一組數據中也可以窺見,2010年,中國內地奢侈品市場的增長中約有67%來自新增消費者,這說明中國奢侈品消費群體的忠誠度很弱,奢侈品牌并沒有細心經營已有的客戶。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