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虧本清倉大降價未必實惠要提防“促銷”陷阱
又到了秋冬換季的時節,許多服裝店紛紛以此為契機,推出各種減價、打折的促銷活動,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于是,各種“清貨甩賣”、“全場買一送一”、“徹底清倉,不計成本”的標語就頻頻出現在了各大服裝店和鞋店中。對于市民來說,衣服鞋子價格更加便宜,購買的商品更加優惠,無疑是一件好事,于是許多消費者、尤其是喜歡購物的女性消費者就自然而然成為了促銷活動的主要參與者。
消費者
對促銷活動難以抵抗
喜歡購物的市民小楊告訴筆者,在逛街時,店里的促銷活動對自己是存在一定的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平時價格比較昂貴的服裝店,一旦遇到換季降價促銷,就會特別吸引她去購買。小楊表示,自己是個“購物狂”,平時沒事就會出去逛街買東西,過高的購物頻率導致她經常沒有多余的經濟預算去購買價格比較貴的衣服。“平時就算有喜歡的,也不太舍得花那么多錢,難得價格比較便宜,當然希望能趁機買到自己喜歡的衣服了。”同時,市民郭小姐也表示,降價打折的服裝店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同樣的一件衣服,平時要花兩百塊錢,現在不到一百塊錢就能夠買到了,為什么不買呢?”
筆者走訪發現,市區的服裝店和鞋店十有八九都以“轉季清倉”為理由,采取了一定的促銷手段,包括全場大降價、買一送一、一件6折,兩件4.8折、全場滿500減180等等。筆者走進位于市區新橋路一家寫有“季末清倉大降價”標語的服裝店,剛一進店,導購員就向筆者介紹說,他們店里現在清倉降價,原價179塊的夏裝現在一件只賣89塊,還有一些短袖衫都只賣20塊。如此大的優惠,也難怪消費者們會樂此不疲了。
促銷產品未必真的劃算
消費者們十分熱衷都打折促銷的產品,不過,購買這些促銷商品真的那么劃算嗎?
市民梁女士向筆者講述了自己的一次經歷,她說去年換季時自己經過一家服裝店,本來沒打算買衣服,但是那里的導購員說她們店里正在做促銷,原價一百多元的衣服降到了五十多元,現在買的話相當劃算,買兩件還可以再便宜十塊錢等等。后來,禁不住店員的軟磨硬泡,加上自己對如此“便宜”的價格十分心動,梁女士就買了兩件夏裝,花了大概一百塊錢。結果,買回去沒多久天氣就轉涼了,兩件衣服放到了今年,不僅變得皺巴巴的,而且已經過時了,根本就沒有機會穿到。梁女士至今想起來還特別心疼自己買這兩件衣服花的錢。
另外,也有市民表示,減價促銷買到的衣服質量值得懷疑,有些衣服減價之后價格在三十塊錢左右,但是不耐穿,經常是洗衣機洗幾次就不好看了,買幾件這樣的衣服還不如買一件貴一點但是耐穿一點的。筆者在多家服裝店走訪也發現,參與減價促銷的夏裝大都是一些普通的T恤衫,而一些看起來質量比較好的裙子、牛仔褲的價格則變動不大,很多依舊是保持原價,對此,導購員的解釋則是“一些比較新的款式并沒有參加促銷活動”。
購物時應根據實際需求
除此之外,消費者因為價格便宜而一時心動買了商品,最后卻沒怎么用到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市民小楊說,自己經常遇到過因為店里搞促銷而買東西,買過之后卻發現自己根本不需要的情況。
消費者們看到商品降價、衣服打折,覺得自己購買就是賺到了,說到底還是一種貪小便宜的心理在作祟。事實上,很多時候,消費者們覺得自己買到的商品很劃算,殊不知其實自己讓商家賺了很多錢,因為假設一件衣服商家獲利五十塊錢,如果每件便宜二十塊,能讓消費者多買幾件的話,商家所獲的利益是不減反增的。其實大家可以想一想,店員都會說是“虧本甩賣”,但是商家既然打開門來做生意,怎么可能真的做虧本生意呢?雖然不排除有些店鋪確實因為店面租期已到,或是真的想要關閉而虧本甩賣,但是這種情況畢竟是極少數的,大部分商家的服裝促銷活動仍然是為了能夠吸引更多消費者,從而獲得更大的盈利。
筆者在這里想提醒各位市民,買東西時不要心血來潮,要學會理性消費,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計劃去購物。買衣服的時候也不要被促銷手法所迷惑,要記住“一分錢一分貨”,千萬不要為了貪小便宜而吃大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