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人民幣單邊升值打破
人民幣雙向波動將加劇,單邊強勢升值預期逐漸打破。在外匯儲備離四萬億美元之巨不遠之時,正是可以大力推進“藏匯于民”的時候。
“藏匯于民”是一個“老命題”,不僅指國內居民持有外匯存款,還包括企業和個人能夠擁有購買外匯理財產品的渠道和在海外進行直接投資的渠道。它又是一個“偽命題”,在人民幣單邊強勁升值的背景下,持有美元等外匯無疑是一樁賠本的買賣。
在沒有其他對沖工具的情形下,簡單持有得越多,自然也賠得越多。市場決定了資金流向,拒絕或減少美元資產是正確的選擇。君不見那么多在海外的人民幣,想盡辦法打通回流內地的渠道,坐享利差與人民幣升值的雙重利好。
當然,還有其他掣肘因素存在。比如,居民持匯額度偏小,目前的外匯政策只允許每位居民每年換匯5萬美元。再如,海外投資渠道只有QDII且產品有限,再加上前幾年QDII海外投資業績不盡如人意,可謂財富效應很是“坑爹”。而國內理財產品市場風起云涌,投資者可坐享無風險收益,QDII產品無形中被貼上了投資收益較差、不安全的市場標簽。
彼一時,此一時。在人民幣匯率非常接近均衡利率之際,人民幣匯率波幅擴大,雙向波動加劇,也意味著大力推進藏匯于民的較好時機來臨。
總體來看,要進一步放松對民間外匯資金用途的管制,提高居民用匯額度。活躍國內外匯金融市場,引入多層次市場交易主體,豐富本、外幣交易幣種,積極推出各種外匯產品,拓寬居民持有外匯的投資渠道。對于QDII,要繼續大力支持其發展。
從某個角度來說,支持QDII的力度應該大于支持QFII的力度。當該市場發展至一定時機和程度,可以允許國內居民在資本項目下擁有每年較大額度的外匯資產,比如兌換30萬至80萬美元。直至完全允許居民自由投資海外市場,盈虧自負。加大外匯專業知識普及力度,減少民眾對外匯持有、投資的不必要顧慮。
鼓勵中國企業以各種形式大力度走出去,政府要多方支持創造較好的外部經營投資環境,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拓展市場、并購項目。試想,如果預期人民幣資產處于泡沫高估之際,能及時轉向投資那些不同海外市場上相對低估的資產,何嘗不是正確選擇?李嘉誠等大手筆在內地與香港拋售地產,轉而投資英國何嘗不是如此?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