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經濟增速容忍度下限可下移至7.0%
4月2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發布《2014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報告課題組預測全年GDP增速為7.4%,相比去年有所回落;全年投資、消費、進出口增速,有望好于一季度。
課題組認為,在守住保就業底線時,可適當容忍經濟增速下線的下移,使經濟運行的合理區間更加富有彈性。如宏觀調控合理區間下限可從2013年的7.5%,下移到2014年7.0%左右。
多位參與當前經濟調研的官員表示,微觀層面的企業適應能力增強,效益和信心趨穩。一些行業協會建議,不要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避免行業出現大幅波動。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表示,消費帶動作用有限,穩增長仍需依靠投資。未來投資,應該重點投向如教育、文化、醫療保健等社會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投資,以及節能環保產業。
未來或繼續“微刺激”
今年一季度宏觀數據出臺,GDP同比增長7.4%,相比去年全年下滑了0.3個百分點,為近幾年新低。其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滑最為明顯,同比增長17.6%,增速下滑3.3個百分點。
課題組預測,全年GDP增速與一季度持平,投資、消費、出口總額等指標,要好于一季度。全年GDP增長7.4%,其中固定投資同比增長18.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出口總額增長7.2%;后三項宏觀指標一季度增速分別為17.6%、12.3%和-3.4%。
GDP增長7.4%,增速比上年穩中略降。課題組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產能過剩、債務風險,會使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消費將延續上年平穩增長態勢,但難以成為拉動經濟上行的決定因素;貨物和服務貿易凈出口將進一步減少。
在經濟繼續下探的過程中,今年4月份,國務院相繼出臺了多項穩增長措施,如針對小微企業的所得稅優惠、加大棚戶區改造力度、加快中西部鐵路建設,以及向社會資本推出80個項目等。不同于2009年大規模刺激,這多被外界解讀為“微刺激”政策。
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認為一季度經濟增速處于年度預期目標范圍,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就業形勢總體較好,開局良好。
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雪松,代表課題組報告時指出,在保證充分就業的前提下,宏觀調控合理區間的下限可從2013年的7.5%,下移到2014年7.0%左右,以便為結構調整和改革創新留出更多空間。但他同時表示,不排除未來中央進一步出臺“穩增長”的措施。
發改委、工信部、統計局相關官員,在對企業調研時發現,微觀層面的企業適應能力有所增強,企業效益漸趨穩定。一些行業協會在調研時直接表示,不要出臺大規模刺激政策。如“家電下鄉”等刺激消費的政策,相關需求提前釋放,使得后續消費難以跟上,行業易出現大起大落的狀況。
未來投資要依靠社會資本
當前經濟形勢如何,經濟是否會進一步下滑,能否完成年度7.5%的增長目標,是否要進一步出臺穩增長措施,各方說法不一。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劉尚希認為,當前就業形勢良好,經濟進一步下滑的可能性不大,無須出臺刺激政策。當前應該更多關注中長期的風險,如財政收入增速下滑,但剛性支出加大,老齡化進一步加大了財政負擔,財政的可持續性堪憂。
中國物流協會副會長蔡進則指出,4月份大宗商品的價格明顯回升,預示市場需求向好。PMI指數中,小微經營活動比較活躍,也表明經濟內生動力在加強。但當前仍處在調結構的陣痛期,經濟進一步下行的可能性較大。
統計局綜合司副司長王文波認為,當前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在7.0到7.8之間,均屬于合理范圍,差別不大。但今年完成7.5%的目標仍有難度,由于房地產投資增速的回落等原因,有必要調低對未來經濟增速的信心。
李揚表示,我國政府為2014年經濟確定了7.5%的增長目標,一季度數據顯示經濟下滑趨勢日漸明顯,要完成預定增長目標,需要制定若干穩增長預案。投資雖然是次優選擇,但穩增長仍要靠投資。
李揚進一步指出,未來投資要讓市場起決定性作用,應主要依靠社會資本。可重點關注三個領域:包括教育、文化、醫療等在內的,能促進消費增長的社會基礎設施投資;有利于技術進步的更新改造投資;以及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節能環保產業。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