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1元起團購為噱頭
昨日,記者體驗了一把所謂的1元跨行購銀行理財產品。記者注冊后, 選擇了一款錦州銀行預期年化收益率為6.5%的產品并購買。購買成功后,該網站發送了一個“購買成功回執”,顯示有具體理財產品名稱、收益、期限等信息以及購買金額和會員編號等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留意到上述6.5%收益的理財產品起息日為8月20日,這意味著那100元只是組團成功,是否購買成功還未知。那么這100元到底在哪?據錢先生一位客服稱,該網站的模式是客戶委托購買銀行理財產品,是否購買成功并不能保證,但可以保證購買的100%是銀行理財產品。客戶委托購買后資金是劃到第三方平臺上并受其監管,如果受托購買不成功,當日退款;“購買成功回執”具有法律效應。
盡管打開錢先生網站,滿眼都是銀行理財產品和各大銀行logo,但錢先生并非是銀行理財產品代銷中介。近期,渤海銀行、農行、中行、北京銀行、廣發銀行等曾陸續澄清,表示從未授權“錢先生”網站及其相關機構銷售理財產品,也未與該網站開展任何形式的理財產品業務合作,客戶從該網站所“購買”的“理財產品”并非該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而“錢先生”也在其官方網站上寫明,錢先生不是銀行理財產品的代銷渠道,而是接受用戶的委托,代購銀行理財產品。
“事實上,錢先生實際為銀行理財產品的二道販子。”一位銀行人士稱,在理財產品門檻居高不下,而收益較高的城商行在許多城市沒有網點、客戶無法購買只能望洋興嘆的情況下,錢先生通過網上搜索將全國高收益理財產品集中到一起,號稱1元起團購正是抓住銀行理財產品投資門檻越來越高、異地無法購買兩個軟肋。
風險一:
無法監控資金流向
對于資金的安全,錢先生網站上稱,客戶理財金首先會通過銀行支付并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由銀行進行監管,購買成功后,理財金就會自動進入銀行系統成為理財產品。
如果未購買成功,或者理財產品到期,客戶的理財金將會在第一時間由第三方支付平臺直接退回到客戶的銀行卡中,整個購買過程中客戶的資金將會受到第三方支付平臺和銀行系統嚴密的監控和保護,如果在支付過程中發生任何理財金丟失的情況,承諾將百分之百賠付。
事實上,銀行或第三方托管賬戶并不能有效監管資金流向。業內人士稱,銀行第三方托管機構其實并無監管之功。
這意味著,資金是否會被挪用或流到哪里投資者是無法得知的。
風險二:
委托代購涉嫌違規
銀行理財產品是金融產品,并非一般商品,是否可以代購本身存疑。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對記者表示,這種團購、代購銀行理財產品的行為是違規的。首先,根據銀監會規定,客戶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需在銀行柜臺做風險評估。而代購平臺沒有風險評估,已違背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的風險匹配原則。
其次,投資者與銀行簽署購買理財產品協議的是“代購機構”,投資者與銀行之間根本沒有發生任何的投資理財關系,如果理財產品出現問題,投資者很難維權。
一位銀行理財經理則表示,如果代購機構將委托資金拿去做別的投資,但只要到期能付給客戶本息,那么這可能存在旁氏騙局。
風險三:
監管存空白 有道德風險
“錢先生”今年3月底獲得了金融信息服務資質,但這并不意味著其有賣理財產品的資質。
“金融產品的銷售資格需要有相關的金融監管部門批準,但錢先生網站上沒有上述信息,這意味著網站并未納入金融監管體系,投資者面臨巨大的潛在道德風險。”一位業內人士稱,如果發生網站攜款跑路、倒閉或投資虧損,投資者權益很難得到保障。
有分析人士稱,互聯網金融存在風險監管權責不明晰問題,很多互聯網金融機構都處于監管主體不明或者尚未出臺監管細則的混沌階段。
理財分析師殷燕敏表示,近一年互聯網金融飛速發展,互聯網與金融的結合不斷涌現出新的模式和產品,監管方面有待進一步細化規范,明確各個監管單位的權責,從而有利于監管工作的順利開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