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宛男:面對兩融風險 拷問券商良知
在監管部門即將對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開展為期兩周的檢查,在中國股市正上演令人瞠目的瘋狂一幕,大媽花1元錢居然可炒10元股,在央媒一日連發四文,一再提醒“不能靠杠桿創造神話”之際,有券商研究所居然公開聲稱,目前A股市場的杠桿率在合理范圍之內。
該券商的理由是:第一,融資融券余額市值比為2.5%,跟國際水平(3%)相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融資融券交易占比18%,低于國際20%-25%的水平,不存在兩融加速暴跌的問題。第二,證券公司凈資產為8000億元,當前加杠桿的業務僅有股權質押融資(3000億元)、兩融(1萬億元)、傳統自營(包括直投、股票、債券5000億元),券商有效杠桿2.5倍還是很低的水平。第三,證券公司增加杠桿總體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給不足,證監會放開收益憑證、短期公司債等債務融資工具,券商離合理的5-6倍的杠桿還很遠。
既然券商合理的杠桿當達5-6倍,而目前僅2.5倍,那豈不是說,兩融業務至少還可以放大一倍,融資余額可以從目前近1萬億放大至2萬億,瘋牛還可以瘋些再瘋些……
我們來看看這家券商研究所的三大驚人理由。
第一,截止12月11日,兩市融資融券余額為9415億元,兩市流通市值31.7萬億,這一算,兩融余額占市值比為2.97%,確實跟國際水平(3%)相當。但是,熟悉中國股市的人士都知道,A股的流通市值不是真正的自由流通市值,工農中建交五大行以及兩桶油等央企,說是全流通股,實際上控股股東持有的70-80%股權基本上不參與市場流通。如第一大流通市值公司工商銀行,A股股份2474億股,除去匯金和財政部,真正的流通股才173億股;第二大中石油,A股股份1620億股,除去控股股東僅40億股;第三大農業銀行,A股股份2842億股;除去控股股東僅260億股;第四大中國銀行,A股股份1959億股,除去控股股東僅67億股;第五大中石化,A股股份913億股,除去控股股東僅56億股;等等。僅此“五大”,就得扣去流通市值4.4萬億-4.5萬億。筆者估計,A股市場真正的自由流通市值不過15-20萬億,以此計算,兩融余額占市值比已達4.7%-6.3%,遠遠超過3%的國際水平。
同樣,截止12月11日,兩市融資融券買入1230億元,當天成交7981億元,兩融交易占比15.41%,其中上交所為17.26%,看起來“低于國際20%-25%的水平”。問題是,國際市場有一天1萬億的交易量和換手率嗎?香港股市日交易最高也就1400-1500億,一般在600-700億,紐交所日成交幾百億美元。拿A股瘋狂的成交量作分母,如此水漲船高,絕不是作為券商研究所應具備的最起碼的科學態度。
第二,證券公司最重要的監管指標是凈資本而非凈資產。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布的2013年度證券公司經營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12月31日,115家證券公司總資產2.08萬億元,凈資本為5204.58億元,杠桿率已近4倍(總資產/凈資本);時至今日,相信券商的凈資本不會增加很多,而總資產則大為擴張(龍頭券商中信證券總資產從2013年末2713億元,增至今年9月底3753億元,整整增加1000億,而凈資本不過420億元),筆者真的不理解,這2.5倍的杠桿率是怎么計算出來的?
第三,“證券公司增加杠桿總體需求不足,而不是供給不足”。連5萬元、甚至1萬元的客戶都可以開信用賬戶,還在嫌“需求不足”,是不是要股民都去融資融券,你券商既可賺8.6%的利息,還可大幅提高傭金?
聯想某些券商大力鼓吹“賣房炒股”,后來迅即遭到證監會和眾多媒體的批評,在市場如此狂熱之際,我們的某些券商真該問問自己,你們的社會良知何在?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