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2015預測”研討會舉行
美國紐約時間1月7日上午,美中關系全國委員會(NCUSCR)與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聯合舉辦“中國經濟:2015預測”研討會。會議邀請了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中國宏觀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盧鋒,經濟學家黃益平,博源基金會理事長秦曉,以及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海洲等多位知名經濟學者和高管,共同討論中國經濟發展前景。
期間,林毅夫接受采訪時表示,中美經濟會朝向雙贏的方向發展。美國經濟復蘇會給中國的出口帶來轉機,使得中國經濟更健康有利。目前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就像市場中的大鯊魚,其經濟增長的起落勢必會影響到整個市場。
林毅夫表示,自2010年第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長出現減速。雖然中國在過去一年的經濟增長不如外界預期,但導致其減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外部環境的改變。中國在未來15至20年仍有可能維持每年7%至8%的增長。他表示,中國應該充分把握自身后發優勢,同時積極解決雙軌制帶來的問題。
他說,中國目前和美國的經濟差距,相當于日本在1950年代、新加坡在1960年代中,以及韓國在1970年代中和美國的差距。這幾個經濟體利用自身的后發優勢,維持20年7.6%至9.2%的增長,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也有15到20年每年7%至8%的增長潛力。
不過,林毅夫也強調,要想利用潛力優勢還需要中國深化改革,解決雙軌制改革中遺留下來的問題,從長遠來看就是社會收入分配不均和腐敗。
他表示,短期來看,20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殘存,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資本流動可能引發金融風險,這需要中國做好應對風險的準備。就國內環境方面,中國近年來銀行擴張較快,雖然對地方政府投資基礎設施有幫助,可貸款期限短和投資期限長的不配套,恐造成局部的金融風險。
林毅夫說,希望中國保持清醒頭腦,一方面看清自己的優勢和發展潛力,另一方面要預見風險,盡早解決。在談及污染的原因時,林毅夫指出,中國依然是以制造業為主導進行經濟發展的,加之對能源的消耗量大。不過這些會逐步得到改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