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的四大痛點值得關注 將是工作要點和突破口
直擊一帶一路的四大痛點
“一帶一路”建設過程中,取得的成績固然令人欣喜,但其中存在的“痛點”更值得我們關注。目前,“一帶一路”的“痛點”就是未來工作的要點和突破口。
“痛點”一:戰略環境有待優化
第一,國內痛點是:1、操作層面,基層普遍寄希望于中央怎么說,基層創新不足,頂層設計與基層創新缺乏有效互動;2、主體層面,國內主體資源未能成功整合,政府、企業、專家學者與智庫、媒體等四大主體資源未能有效對接,各說各話,沒能形成合力;3、認知層面,有人認為“一帶一路”就是要獲取能源資源以及輸出過剩產能,有人認為“一帶一路”就是要挑戰美國霸權,有人認為“一帶一路”就是要恢復新版的朝貢體系,還有人堅定地認為“一帶一路”是國際關系史上最大的爛尾工程,導致國內民眾以及國際社會不清楚“一帶一路”到底是什么,如此的“認知糾結”,很難保證順暢地開展工作。
第二,國際痛點是:1、在國際社會看來,“一帶一路”目前的原則性倡議多,可操作的內容少。2、未能庖丁解牛地了解每一個絲路國家:往往把22個阿拉伯國家看作一個整體、把五個中亞國家看作一個整體、把十個東盟國家看作一個整體、把54個非洲國家看作一個整體……,據此制定整齊劃一的“打包政策”。但“一帶一路”要真正具有生命力,就不能想當然地、簡單片面地同絲路國家打交道,要真正去了解每一個國家、每一個群體對中國的期望、對我們的需求。戰略的避諱是籠統和膚淺。3、中、美、俄、歐、印等大國對于“一帶一路”的合作共識嚴重不足。
各種對“一帶一路”的疑慮、誤讀,歸根于戰略思維的缺乏。因此,應當以戰略思維加強對“一帶一路”的研究,注意三個問題:首先,不能用膚淺的、近視的眼光來看待和評價“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要著眼于解決長遠發展中有可能產生的矛盾和問題。其次,不能用封閉的、保守的態度來開展“一帶一路”的宣傳工作,一方面要加強自我宣傳的力度,另一方面又要加強海外傳播的力度。再次,不能用碎片化的、零散的方法來研究“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倡議,要用系統的、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一帶一路”。
目前,我們的外交隊伍建設、財力物力投入、體制機制更新、資源配置協調、思想觀念轉換相對于形勢任務,的確有些滯后。
理念契合、價值認同是成功合作的基礎,常說的“入鄉隨俗”,是一個主動融入的姿態,是一種對其他國家價值和文化的尊重。在“一帶一路”的推行過程中,必須面對文化差異帶來的各種問題,能夠站在沿線國家不同的歷史、文化、宗教等特性因素上來分析問題,正視差異,找到雙方重合的共鳴區間,謀求價值的協同,才能在各自保持原有的個性基礎上,建立起合作共贏的發展模式。
在全球化發展趨勢中,“一帶一路”需要具有國際視野。在跨文化的交流合作中,強調“產品和服務”要面向全球市場,滿足不同市場“消費者”的不同需求。“一帶一路”的全球化思考,可以說是一種哲學層面的思考,要根據國別情況,適應其價值取向,制定不同的合作模式。唯有如此,才能獲得沿路國家的認同和支持。
同時,在“一帶一路”推行過程中,我們要有足夠的自信,自信地傳承和光大“對外開放、互通有無、平等交換、睦鄰友好、和平發展、互利共贏”的理念。有足夠的自信就有足夠的個性,“一帶一路”才能實現沿線國家之間的合作共贏和文化互鑒。
由政府部門主導,各地方群起而上的局面很容易導致外在防御心理放大,囿于內部環境和體制影響,熱鬧于劃地盤搶先機,終究很難脫離政績工程、面子工程的派生。商品文化技術的互動、自然資源國際信任的交流,并不能協同滿足互惠互利乃至互贏的經濟發展目標和成員國的價值認同。
“一帶一路”的最大痛點在于,戰略布局在戰術視角下被推進執行。一帶一路本是一個戰略性的布局,需要在國內外進行長時間的鋪墊和積累,但目前國內參與者大多基于戰術視角,從小利層面思考,并表現出了急于求成、好大喜功、攻于逐利的傾向,這都可能會造成不顧現實、急功冒進、因小失大,以及國內思維和方式國際化的消極后果,對“一帶一路”的長期性、穩定性和安全性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
規則是最大的痛點,包括國與國,人與人,企業與市場,等等。實力均衡時,和諧即妥協是規則;實力懸殊時,高效率推行或爭取是規則。{page_break}
“痛點”二:對外傳播存在缺陷
“一帶一路”倡議最大的痛點之一,應該是外宣機構暫未能把“一帶一路”的內涵、理念成功地對外傳播開去,外國不僅仍對該倡議了解不深,部分沿線國家甚至誤會頗深,尤其是受到文化沖突、現實利益沖突等因素影響,部分國際輿論對“一帶一路”倡議作出了不少負面評價,甚至存在抹黑的情況。比如有部分人現仍口口聲聲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版馬歇爾計劃”或是針對美國“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的挑戰。
有俄羅斯、印度等地學者擔憂“一帶一路”將挑戰現有區域乃至全球經濟體制,排擠其他國家的利益,部分東南亞發展中國家則擔憂“經濟控制”或是中國意圖掠奪當地資源等。本人認為,“一帶一路”倡議未來要在海外傳播中準確讓各國了解其內涵、用意,感受到倡議所帶來的各項機遇和利好,并盡力消除各國對構想的誤解,從而為“一帶一路”順利落實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應當充分考慮跨境傳播的特殊性,減少由內向外、由上至下式的灌輸性傳播模式,更多考慮運用豐富的手段和工具,避免重蹈過往對外宣傳工作中走過的誤區。
此外,現在的外宣,主要是針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海外傳播,對非沿線國家的傳播不足,容易形成以是否沿線為門坎的“我們”與“他們”之別,此類輿論上強化差別,隨時會導致新的對立陣營出現,很拉仇恨,是一個較大的痛點。
唐僧走出去取經,因沒有做好海外傳播,導致處處受挫。當時唐朝海外傳播的工作基本沒法做,唐僧只懂照本宣科,沒有多方位宣傳,搞得唐僧三個這么著名的徒弟,路途中的國家、妖怪都不大知道,要是知道了孫大圣在隊伍里面,他們抓唐僧前就要再掂量掂量,可能就會減少西天取經的很多折騰。除了海外傳播外,國別研究也很重要,如果事先知道一些國家不歡迎和尚,一些國家是女兒國,就可以避開這些國家。
中國企業走出去,也差不多,需要借鑒當中的經驗教訓。妖怪都知道吃唐僧肉長生不老,也都知道唐僧來了,但都不大知道唐僧有保鏢,這說明作為西方老大佛祖的弟子,西方的媒體懂得幫唐僧宣傳和包裝,把唐僧贊成一朵花,但唐朝的媒體卻沒有那個意識。
從唐僧出生到出家,唐朝媒體把他包裝得和社會有深仇大恨似的。走的是那種“我很窮,我很苦,所以我光榮”的宣傳口徑老路,對外沒有很好地進行“雙向溝通”,更多自說自話,導致無法進行溝通交流,誤解和質疑就出現了。
與此同時,外宣也需要把握一個度,以及要有其他的保障和推進,有個系統工程。要不,即使把唐僧的保鏢孫悟空宣傳地非常強大,妖怪一抓到唐僧,會立馬把他吃掉,就不再呼喚朋友一同過來同享唐僧肉了。因此,外宣工作也和外交工作那樣,可能需要有重大改革才行,可以參考港式文化、臺式文化如何對外傳播的經驗。
沿線國家及域內外大國圍繞“一帶一路”的輿論環境既有積極和期待的一面,也有消極和疑慮的一面,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誤讀和理解偏差。自我對“一帶一路”的正確表達是外界正確理解的前提。為了及時糾正誤解、增信釋疑,為倡議的推進和落實創造積極的國際輿論氛圍,國內相關政府部門、政策及學術研究界、企業界、媒體界在對外介紹時,有必要圍繞“一帶一路”的幾個基本問題達成共識,明確什么應“多講”、什么應“少講”,主動樹立起“一帶一路”對外傳播的話語主導權。
筆者總結了“六個多講,六個少講”:1、多講“倡議”和“合作”,少講“戰略”和“地緣政治”。2、多講“共商、共建、共享”和“對接”,少講“中國主導”。3、多講“開放包容”,少講“中國中心”。4、多講“經濟合作”,少講“中國版馬歇爾計劃”。5、多講“惠及所在國民生”,少講“中國海外利益”。6、多講“中國是秩序維護者”,少講“美國衰落”和“排擠美國”。
“一帶一路”的痛點之一是其對外傳播亟需強化與創新,目前,“一帶一路”的對外傳播與我國整體對外傳播的短板一樣,不會講故事而是高喊充滿火藥味的口號如排頭兵、橋頭堡、戰略布局之類。竊以為,對外傳播的境界是“傳受雙方的價值共鳴”,講故事則是激發共鳴的有效途徑。用心講故事,用充滿真情實感的故事解構邏輯溝通心靈。是國際傳播最通用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所謂共鳴,乃頻率的共振而產生最大的能量,在文化差異中求基本價值的同,必將產生對“一帶一路”有強大推動力的正能量。反之,空洞的教條化的不當宣傳方式不但會影響“一帶一路”的對外傳播效果,甚至可能適得其反,對“一帶一路”的推進產生巨大的阻力。
宣傳的痛點往往是程式化口號式強推的,很難打動人心引起共鳴。相反,埃及旅游口號是“可以觸摸的經典”,捷克是“捷克滿是故事”,印度是“難以想象的印度”,臺灣是“TouchYour Heart”。河北對京津及周邊曾用過“這么近、那么美、就在河北”,等等。可以借鑒上述經驗給“一帶一路”的紀錄片擬定一個主題,圍繞主題講好故事。
加強對“一帶一路”沿線區域的對外傳播和文化合作,應盡量采取商業模式。從我國廣播電視走出去,電視節目海外落地的實踐看,過去我們曾經采取過贈片、援建等方式,效果都不太理想,外國接受方把我們贈送的電視片放在不重要的時段,或隨意剪輯,觀眾意見很大。后來我們嘗試商業合作的方式,如節目收入分成、節目互換或聯合創辦頻道等,由此風險共擔、利益共享,對方積極性大大提高,如中央電視臺在日本創辦的大富頻道,中國長城平臺,最近橫空出世引起國際媒體廣為關注的央視網熊貓頻道,以及電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等,都是采取商業合作模式,取得了很好的傳播效益和經濟利潤。
筆者今年擬制做關于“一帶一路”的紀錄片,這是國家對外傳播能力建設的重大項目,力求借鑒BBC的《中國人要來了》等紀錄片通用的傳播理念和運作經驗,通過講故事和真實體驗的方式,講述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讓世界了解一個開放、包容、友善的中國即將帶給世界的福祉和改變,理性真誠溝通、尋找價值共鳴。{page_break}
“痛點”三:企業、人文等軟實力層面亟待優化,品牌意識有待提高
好的產品,一定是在價值觀層面與他人高度融合的,既可以給別人以精神引領,也給人以力量。如果把“一帶一路”虛化成一款產品,那么,除了資本、產業等硬實力,我們還應該具備哪些軟實力?
“一帶一路”肯定是一款提供給全世界的“公共產品”,那么別國在選擇我們的產品時,需要什么樣的體驗?我們又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去實現精神引領和給他們以力量?
“一帶一路”建設,必須高度重視國際經濟合作的軟環境優化問題,切實為中國企業“走出去”、“走進去”、“走上去”以及(必要時候)“走回來”保駕護航。可以說,在“一帶一路”建設中,軟環境優化問題正成為一項硬任務,也是一根難啃的硬骨頭,而這在很大程度上關乎中國智庫的使命擔當。
“一帶一路”走出去的主體是人,是由有意識、有理念、有不同價值觀組成的千千萬萬個企業,是有文化涵養和秉賦以及大開放理念的現代中國人,只有有了正確的對外發展觀,然后才可論及項目、資金、技術以及發展效果的多贏和共贏。如果我們的企業沒有正確的合作開發理念,我們的人民沒有平等和公正的社會心態,國家如果缺乏大國的擔當意識和重塑世界發展新規則的勇氣和膽略,“一帶一路”不可能健康而又可持續地發展。
如果我們的企業生產理念不先進、產品品質無保障,出現問題又不能有效及時的解決,積少成多就會成為問題甚或產生相應的矛盾和危機,影響我國“一帶一路”的正確實施。況且追逐市場利潤最大化是企業的本質,也是企業走出去的動力,所以我們對企業家的行為不能理想化,既支持愛護企業走出去的熱情,又要有正確理念的引導、道德教化的說理,更要有相關產業政策的約束和法律法規的監督和制約。
痛點在于軟實力,而不知道我們的軟實力的優勢是什么,以及如何壯大。真正有品牌企業是有軟實力的,否則他們如何立足?我們應該鼓勵華為、阿里巴巴等品牌企業走出去,甚至應該鼓勵像皇家驛棧這樣愿意做百年老店的品牌企業走出去,這樣才能有真正的戰略執行力和戰略支點。
人才不足,真正懂“一帶一路”的人很少,大多數人在忽悠,要放下大架子。應該甘當小學生,老老實實搞好研究,既不要盲目樂觀,一哄而上,也不要前怕狼后怕虎,杞人憂天。少說空話,多干實事,在做中學,邊學邊完善。
未來中國軟實力較弱的局面如果依舊得不到根本性的改善,那么將不得不基本依賴硬實力砸出一條路來,這個實在是太痛了。
企業以經濟效益為目標無可厚非,但絕不能竭澤而漁,不能鼠目寸光,那將損害整個國家的長遠利益。目前的經濟發展已非原始積累時代。{page_break}
“痛點”四:沿線各國態度復雜。
在推進過程中一定要注意以一幾點:
第一,切忌變成剃頭挑子一頭熱,只有我們自己富有熱度和需求,而國際上缺乏足夠的認知和興奮度,是不行的。
第二,盡快培養和挖掘外交人才,外交人才不是僅僅會說外語的人,而是真正了解當地國家文化、風俗、政治、經濟甚至宗教,富有知識和氣度的精英。外交需要智慧,更需要修養,所謂知己知彼。
第三,切忌落入自言自語的境地。“一帶一路”應該是雙向的一種合作關系,不僅僅是中國向海外的各種項目輸出,也有引進。包括各類經濟利益的互惠以及文化引進。所以,“一帶一路”是雙向互動的舉措,各國也必須本著誠意、平等的態度“加盟”,我們并不需要湊國家數,而是求質量。
第四, 痛點還有可能是一些貧困與落后國家對中國的過高期待。我們不是援外,也不是去無償投資與援助,而是共贏共建、共同繁榮。因此,“一帶一路”的定義與目標要清晰,不能模糊,也不能含糊其辭。
第五,中國企業走出去,投資辦廠,要真誠幫助當地國家解決就業,要對沿線國有所幫助,對他們的發展要有所貢獻。這是獲取當地國民心的一個重要途徑。今年一月我應邀去毛里求斯訪問,得知一個中國企業在當地投資,簽了90年合同,但是中國企業在置地之后,八年之內沒有進行任何建設,導致上一屆政府下臺還落下口舌,新一屆政府要求解約的后果。
第六,痛點還有可能出現很多國家只是觀望,而不會真心參與,有利時,出來加盟,有困難時,并不會真誠支持,所以我們要有獨立性、防范意識,要游刃有余。第七,文化交流要做到平等、公允,盡可能發揮民間的力量,既走出去也要引進來。淡化政治,研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之間的對話渠道和互動機制。
區域內的國家充滿疑慮,大國暗中掣肘,我們內部關系需要理順。我們企業走出去之前需要弄清楚什么是“一帶一路”,需要有正確的義利觀作為指導,需要完整的政策和理論指導。企業走出去是在一線博弈,需要宣傳什么,不該宣傳什么;該做些什么,不該做些什么;怎么在千里之外與祖國互動,需要認真思考。我們企業在外營商,將面臨戰略取向、文化適應、法律法規等方面的挑戰。怎么在異國他鄉健康持續發展,把企業的利益和祖國利益合二為一,怎么實現同沿線國家的合作共贏局面,是“一帶一路”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工作要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