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誰 創業10年帶動3700余人上崗就業
7月8日,市杰達服裝廠老板龔光明這樣回憶自己的創業初衷。“當初就是覺得除了靠自己努力外,別無他路。年輕人就應該去闖一闖。”但是這一闖3700余人上崗就業。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
創業10年,他從一名服飾有限公司的學徒工做起,先后干過機修組長、尾部管理、公司主管,后來借錢開辦工廠,到現在擁有兩家服裝廠,擁有固定資產近千萬元,累計輻射帶動3700余人上崗就業。
從學徒工到公司主管
1980年,龔光明出生在仙居鄉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998年高中畢業后,龔光明聽從父母的安排,隨同村里的幾個年輕人到廣州黃埔區文沖村宜欣服飾有限公司做了一名學徒工。
一年后,他跳槽到白云區新市鎮宏達服飾學習機修技術。為了盡快掌握電動縫紉機的診斷和修理技術,龔光明找設備管理員借來一臺報廢的舊機器,利用下班休息時間仔細琢磨,反復拆裝。由于堅持和刻苦,他的機修技術日趨嫻熟,很快成為技術能手,還當上了機修組長。
2001年,他轉至海珠區金鑫服裝廠開始做尾部管理。自1998年以來的6年里,他相繼在5家服裝企業從事過機修和管理等多項工作,期間還為一家縫紉機廠做過銷售代理。2005年,龔光明辭去金鑫服裝廠的工作后來到越秀區麗星服飾公司做了一名中層管理。公司的經營理念和銷售模式讓從未接觸過管理的龔光明開了眼界。在積累了一定的管理經驗后,龔光明決定只身一人另謀出路。
初創之路步履艱難
在廣州打工的幾年里,龔光明邊工作,邊考察市場,想早點開一家自己的服裝廠。
2006年5月,龔光明在天河區物色了一處閑置的廠房,決定自己創業。廠子成立之初,手頭資金短缺,龔光明沒有被困難嚇倒。廠子面臨的最大實際問題就是要想辦法籌齊資金,他找親戚、朋友、同學甚至女朋友借,湊齊了20萬元,聽說有一家服裝廠有一批舊縫紉機器處理,他連夜去找該廠老板租了過來,連部分原材料也是賒回來的。經過2個月的緊張籌備,“陽光制衣廠”終于開張了。
由于市場競爭激烈,流動資金不足,加上第一次單槍匹馬當老板,更讓他頭疼的是這批舊機器效率太低,130多名工人卻出不了多少產品。第一年,廠子處于虧損狀態。
雖然舊機器讓龔光明蒙受了損失,但是并沒有動搖他創業的決心。在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下,他又籌資10萬元購買了新設備,吸取第一年的經驗和教訓,在走過一段創業艱辛之路后,廠子開始贏利。2008年,銷售收入達到400萬元,實現利稅50多萬元。
回歸創業帶動鄉親就業
2010年,賺到第一桶金的龔光明,轉讓了在廣州的服裝廠,回到家鄉創業。
龔光明妻子的老家在沙洋縣李市鎮,這里離沙洋城區不遠,勞動力富余,加上妻子的不少人脈關系都在這里,他們決定把回鄉創業的第一站放在李市鎮。
回鄉創業,落實廠址是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在當地黨委、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廠址很快就有了眉目,不到一個月,各項手續辦完,從建廠到投產用時不到一年。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2012年,工人增加到600余人,其中當地工人占到70%,年產值達到2000多萬元,實現利稅400多萬元。
2013年上半年,龔光明著手創辦第二家服裝企業——荊門市杰達服裝廠,落戶子陵鋪鎮美滿村。從簽訂意向協議起,子陵鋪鎮鎮村兩級全力服務,很快落實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三層閑置校舍樓,村里及時對校舍和其他附屬設施做了修繕并架通了水電,龔光明堅持吃住在工地,使辦廠成本和建設時間縮短了一大半。2014年,服裝廠固定資產達到360多萬元,擁有單件生產流水線、電腦縫紉機等先進設備300多臺套,員工220多人,2014年實現銷售收入500多萬元、利稅100余萬元。
在回鄉創業的幾年里,龔光明積極吸收接納農村困難婦女和下崗女工再就業,在解決她們當前生活困難的同時,經過培訓使她們掌握了一技之長。近幾年來,龔光明先后接納下崗女工和農村困難婦女900多人,其中有110多人經過培訓后自己創業,先后辦起服裝裁剪或服裝加工、營銷店、批發點。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