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錢”的申通借殼上市 快遞小哥進入公眾視野
12月1日,艾迪西發布重組預案,申通快遞擬作價169億元實現借殼上市。而這一公告信息,使得過去半年間又抱琵琶半遮面的申通上市一事,從形式上塵埃落定。上述公告發布的次日,申通快遞相關人士進一步證實了公告內容稱:正如公告所言,如果不出意外,申通快遞將實現(借殼)上市,時間則可能在明年五、六月份。
申通借殼A股上市,對于快遞業震動巨大。一方面,過去10年間,快遞業發展迅猛,尤其是PC電商在過去4年間進入快車道以來,以申通為代表的“三通一達”也相繼進入井噴式發展模式;另一方面,快遞業一向擁有不差錢的行業特點,而身處單量全國第一、排名第一梯隊的申通必然也不缺錢。
那么,對于行業前景光明而又盈利能力超強的申通來說,是什么原因讓它鼓足勇氣站到了行業其它公司對立面,進而成為那個行業“叛徒”的呢?
搭建平臺:六分天下有其一
多年來,快遞行業一向是公眾生活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申通選擇上市,讓快遞小哥之外更多有關行業的元素進入公眾視野。
重組預案顯示,2007年12月,1970年出生的浙江桐廬人陳德軍和他的小妹、1976年出生的陳小英共同出資5000萬設立申通快遞。其中,陳德軍出資2750萬元,持股比例為55%;陳小英出資2250萬元,持股比例為45%。陳德軍現任申通快遞董事長、總經理,陳小英任申通快遞董事、常務副總經理。
除去交易的具體方案外,申通快遞還披露了被視為“機密”的經營數據。
截至9月30日,申通快遞今年1-9月的營業收入達到53.83億元,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則為5.74億元。而從2012年至2014年,申通快遞的營業收入及歸屬母公司所有者凈利潤分別為:2012年營收25.55億元,凈利潤8357.68萬元;2013年營收50.73億元,凈利潤5.18億元;2014年營收59.74億元,凈利潤6.39億元。
申通快遞最近三年一期主要財務數據
在陳氏兄妹之外,以陳氏兄妹為代表的桐廬人,已占據中國快遞業半壁江山。最近,市場流傳這樣一副圖文資料顯示,其實中國快遞業的大公司幾乎是“一家人”,申通快遞、圓通[微博]快遞、天天快遞、中通快遞的實際掌控人之間或為兄妹,或為夫妻,或為同學關系,他們構成了中國快遞業的“桐廬幫”。
但是,區別于其他快遞公司,作為國內最早、最大的數家快遞公司之一,申通快遞一直以來都是做快遞平臺,旗下擁有諸多加盟商。截至目前,申通快遞服務網絡共包括獨立網點及分公司1370余家,服務網點及門店1萬余家,品牌總體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
占據中國快遞業半壁江山的“桐廬幫”
而加盟模式帶來的巨大運營能力,使得申通快遞在國內占據多年的發單量第一的地位。申通快遞完成業務量近24億件,同比增長50%,包裹完成量占全國總量的17%,可謂在快遞業“六分天下有其一”。此外,申通等國內快遞依托的電商尤其阿里巴巴[微博]平臺業務上,在2014年“雙十一”期間單日最高件量達到3050萬件;今年“雙11”當天,申通快遞單日件量高達4300萬件。
快遞平臺模式:成也蕭何敗蕭
然而,估值169億元對于發單量全國第一、盈利能力超強且排在第一梯隊的申通來說,并非一個巨大的數據。
根據艾迪西發布的重組預案,上市公司擬向德殷控股、陳德軍、陳小英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申通快遞100%股權,根據預估值及交易雙方初步協商作價結果,申通快遞100%股權作價169億元,其中,股份支付金額為149億元,現金支付金額為20億元。交易完成后,德殷控股、陳德軍、陳小英將合計持有上市公司9.06億股,占比約59.23%。
申通快遞股權結構圖
事實上,169億元的估值水平與申通在行業的排位極其不相稱。2014年,國家郵政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以快遞業務單量為計算方式,各快遞公司排名如下:申通、圓通、中通、順豐[微博]、韻達、郵政速遞、百世匯通、京東、天天。
基于融資以及公開信息梳理,行業內人士對于2014年單量排在前四位的快遞公司估值做出梳理顯示,目前估值最高的順豐快遞估值超過1000億元,而單量排在2、3位的圓通和中通的估值約在400億元、300億元。對比單量第一的申通來看,其借殼上市的現實估值僅為169億元。
各快遞企業一覽表
而之所以出現如此大的落差,正是源于申通的平臺模式。由于申通在平臺模式發展中,僅是與加盟商共用一個平臺,在業務上有交集在公司主體上缺乏交集,因此,申通借殼僅是其公司主體上市,而與之相關的平臺加盟商并無法打包進入上市程序。行業人士預估,如果未來可以將平臺加盟商打包上市,那么,申通的正常估值應該約在500億元。
申通主體先上市、加盟商后上市的思路,聽上去只是時間先后問題,然而,實際操作中,問題也不少。事實上,多級加盟模式使得申通在半年前剛剛陷入不小危機之中,2015年4月,因為加盟費紛爭,申通在天津北辰區4家加盟商就發生滯壓6000件快遞的事件。
與此同時,在控制難度極大的加盟管理模式之下,申通正迎來行業新的機遇和挑戰。10月26日,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快遞業務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鼓勵各類資本進入快遞業,支持行業整合,優化資源配置、強強聯合,從而形成若干家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
破除魔咒:不得不選擇的道路
申通的上市之舉,被認為是意在破除自身加盟魔咒的不良影響,提升運營能力。中投顧問高級行業研究員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表示,借殼上市后,申通需要改善一下營業點、配送的管理問題,提高信息化水平和服務質量,降低產品運輸成本,打破產品同質化現象,還有產品運輸過程中的安全保證等問題。
然而,這或許僅是浮在表面上的申通需要面對的難題。眾所周知,快遞行業過去四年以約50%增速發展的背后邏輯,是基于電商行業的發展。來自國家郵政總局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每天產生的快遞包裹數量大約在4500萬到5000萬之間,其中淘寶、天貓[微博]的包裹量占到3500萬到4000萬之間。
申通快遞分揀中心堆積如山的包裹
而伴隨電商行業從PC時代走向O2O時代,快遞行業在未來將迎來發展瓶頸。阿里、京東、蘇寧等這些前端平臺已經感受到了消費者的需求變化,不斷升級配送服務。因為自建物流的原因,京東、蘇寧一直在重兵推入,并推出了諸如“211”、“當日達”,“冷鏈”等細分服務,并且向商家不斷開放。這也使得“四通一達”在該平臺的業務一直無法實現規模突破。
今年上半年,國內快遞業務的增速就已經下降到40%左右,而未來,隨著電子商務模式轉變以及行業基數越來越大,增速進一步放緩也成為快遞業難以避免的趨勢。
此外,占據申通一半以上業務量的阿里巴巴集團,與申通在合作中一直存在著競爭。阿里在物流方面的布局,除了與申通等共建了菜鳥網絡之外,而且還投資了圓通和百世匯通,這種微妙關系中存在著一定隱患。
事實上,為了順應電商業發展,從去年開始,整個快遞行業“加盟轉直營”已經成為不得不選擇的道路,這就意味著各家快遞公司必須要拿出更多的資金用于收購加盟商的股權。同時,對于申通而言還要投入資金建設運轉中心等固定資產,大量重資產的投入,最終將影響到資產收益率,因此,依靠運營盈利而來的資本,將無法滿足實際需要,只能將融資渠道轉向估值更高、融資成本更低的A股市場。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