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暴跌影響少部分人
2016年開市的第一周,中國股市連續暴跌。到1月13日10點15分,上證指數跌破3000點,創2015年以后的最低點。人民幣繼2015年跌幅5%以后,2016年的頭10個交易日連續多次大幅度下跌。雖然1月12日突然暴漲1000點,13日企穩在1美元兌6.56人民幣的水平,比今年開始的時候跌近2000個基點。
我1月9日從倫敦坐飛機到上海,手上抓了一份《Financial Times》,從頭版頭條,到中間的各種評論,整個數十頁的大報紙,有近10%的篇幅在講中國“兩市”問題,中國經濟放慢以后的發展展望,以及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其中,最讓人難忘的,就是有種“中國打噴嚏,全球都感冒”的感覺。從2016年1月4日開市,到1月8日,由于受中國“兩市”暴跌的影響,全球上市公司的股值縮水2.4萬億美元, 相當于2014年印度和俄國兩國GDP的總和。
中國作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引擎”,如果中國不行了,世界經濟當然要遭殃。這一方面說明中國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說明世界經濟全球化已經與中國的命運緊緊地連在一起。因此,中國經濟增長一旦大幅度衰減,全世界的目光都會盯住中國,全球經濟也必將受到沉重的打擊。
這也難怪,在中國“兩市”同時暴跌的時候,外界對中國的種種分析、猜想,甚至幸災樂禍和誹謗的言論,到處可見。
其中,美國最有名的外交雜志《Foreign Affairs》剛剛刊登一篇署名為Daniel Lynch的文章,題目叫做 “The End of Chinas Rise—still powerful but less potent” (中國崛起結束:還是強大但是已經乏力).
這篇文章的要點是:“過去3個月,壞消息連綿不斷,股市連續暴跌,只靠政府力挺才勉強茍活。公司債務如山,外匯儲備日少,等等只是諸多問題的一些。人口老化,投資乏力使國民經濟受通縮的威脅。不過,中國不會像前蘇聯一樣不堪,而更像日本上世紀90年代,由于投資乏力,資產泡沫,通縮, 人口老化等問題而無法繼續發展。因此,中國的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
這篇文章強行做出假設判斷,中國因為無法繼續發展,將導致政治和社會的不穩定。
這樣一種看衰中國的文章,在西方世界,大有市場,在國內,也相信有一定的市場。不過,我想說的,有三個問題。第一,中國真的就像那些悲觀者,尤其是Daniel Lynch所說的那樣狼狽不堪了嗎?第二,中國未來的發展潛力是那些對中國一知半解的所謂“中國問題專家”所無法客觀判斷的。第三,許多這樣的“中國專家”多半帶有幸災樂禍的態度,從來就嚴重低估中國政府的執政能力和中國老百姓解決困難的能力。
我今天早上花了3個小時的時間,接受新華社重慶分社主任記者張琴和她的同事,新華網政文部主編鄧婷的采訪。我講話內容的最后要點是這樣的。第一,我對目前中國出現的困難既是“悲觀”的,因為,如果沒有這些在5年前預想不到的困難的話,中國必將在2025年之前超過美國。第二,我對中國的未來依然是樂觀的,因為,出現目前的發展阻力,可能使中國推后5年,也就是要到2030年才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也就是說,中國不是能不能趕上美國的問題,而是什么時候能夠趕上的問題。晚5年也好,甚至晚10年也好,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是一種必然,而不只是一種可能。
我在前面的博文已經有了許多分析。2014年,中國的GDP增長7.4%,2015年前三季度增長6.9%。雖然增長速度的下降幅度比大家預想的大,但是,下降0.5個百分點,不是通常定義的軟著陸,更不是危機。其次,就2015年的前三季度來說,全球的增長率不到3%。除了印度的增長率比中國略高,全球10大經濟體,中國的表現是最好的。例如,美國增長2%, 英國2.4%,歐元區1.8%,日本1%,而俄羅斯和巴西都是負增長4%以上。
面對如此殘酷的外部經濟環境,面對國內結構嚴重失調和資產泡沫,中國還能保持6.9%的增長速度, 實屬不容易。
那么,我既然對中國的未來保持樂觀態度,我們又怎樣解釋“兩市雙降”問題?
首先,中國股市從一開始就是有問題的,不是今天才有問題的。2007年能夠漲到6100多點,那是投機的結果,是許多上市公司缺乏一些道德血液,和監管不力的結果,才導致了后來的泡沫。
2015年6月能夠漲到5200多點,也是上市公司的缺陷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而監管機構濫用國外的股市運作方式,甚至肆無忌憚的推行杠桿和期貨交易,快速開創“新三版”,也是股市暴漲暴跌的根源所在。
股市使老百姓吃虧,使中國經濟的正常運行受到干擾,使中國的國際形象受到損害。但是,股市不是中國經濟的命根子,最少目前不是。中國經濟的發展,沒有股市也可以進行。華為沒有上市,可是華為的表現比大多數上市公司都好,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當然,走市場經濟道路,我們還是希望有一個健康的股市比較好。然而,就目前的情況看,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會完全指望股市,而股市的“牛熊”激蕩交替,也不會導致中國經濟的全面衰退。
至于人民幣匯率, 央行是不是已經中了“外部勢力”的圈套?2005年的匯改,讓人民幣一路升值,外匯大量流入,推升資產泡沫,降低中國出口的競爭力。2014年以后,對外匯管理采取管制性的浮動匯率,甚至把浮動的幅度從一個百分點調高到兩個百分點,快速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加入SDR,等等。
要知道,一旦股市和匯市全面放開,而堵住投機和資本外逃的機制還沒有健全,那么,中國就把自己的命根子直接交給了國內外的投機者。如果有外國的敵視勢力為了做空中國而后快,那么, 過于自由的“兩市”就可能讓中國重蹈1997年東南亞經濟危機的覆轍。
中國的優勢還在于,政治穩定,民族自尊心強,不甘落后,不怕困難。1978年以前夠困難了吧?改革初期夠困難了吧?現在已經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為什么還怕困難?
出口和外資靠不住了,中國不用怕。國內的市場巨大,地區和城鄉的差別巨大,說明中國還有無窮的發展空間。把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推高到全國的平均水平,就可以讓中國有很長的時間保持“中高速度”發展。
當然,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依然需要政府正確的決策,需要科學的發展規劃和布局,需要明智的市場調控措施。
對于股市,要加強公司的長期監管,降低股民的投機心理,堵住任何以投機有關的金融杠桿或者工具。
那些說中國崛起已經結束的言論,居心叵測,不代表中國的現實,也無法阻礙中國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決心。中國在逆境中求發展,在困難中一定會站穩腳跟,穩扎穩打,繼續發展。因為,中國的兩個百年發展目標,不會因為短期的困難而改變。
1997年以前,東南亞諸國經濟發展非常好,但是,他們在市場自由化的推動下,露出了許多破綻。尤其是馬來西亞和泰國,他們既沒有“四小龍”的基礎和韌勁,也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和堵住外資流出的有效機制, 所以,在本國貨幣大幅度貶值和股票市場崩盤的雙重打擊之下,國民經濟受到了致命的傷害,導致后來的恢復與發展,一直缺乏元氣。
中國2016的“兩市”大跌,有點像1997年的亞洲危機,但是,中國“兩市”下跌的幅度遠沒有泰國和馬來西亞當年那么可怕。另外,中國還有3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墊底,足夠抵擋任何惡意的打擊。股市基本還是國內交易為主,股市暴跌,影響是少部分人,對中國經濟不會產生致命的傷害。
我對中國樂觀的理由,還是“中國人”這三個字。何謂“中國人”?她代表勤奮、簡樸、好學而不甘落后。這些優良的文化習慣,是中國賴以長期發展的根本。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