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時代如何避免炒作、圈錢
IPO新規實施后的首批7家企業名單已經公布,將在春節前陸續上市。新的改革也引發市場對即將出臺的注冊制更濃厚的關注。此前對于注冊制的各種爭議已經層出不窮。只有抓住關鍵點,做好預案,注冊制才有可能成功。
只要把握上市節奏,只要有新資金源源不斷進入打新市場,注冊制推出不會重蹈熔斷制覆轍。推出注冊制后,理論上無風險套利機會下降,直接定價發行,意味著沒有低于平均市盈率的發行價格,給打中新股的人送錢的老人已經回家了。
監管機構對新股發行的呵護可謂關懷備至。本周央行釋放的流動性超過6000億元,相當于一次降準的規模。為了應對春節,央媽不可能收緊流動性。為了保證注冊制在不久之后順利推出,證監會一再安撫市場。本次IPO新規要求在第一批上市時,發行日同一天全市場只安排一家新股進行申購 ,而且不會再有凍結資金的抽血效應。
而到了注冊制真正實行之后,上市公司數量也不會多到讓市場崩潰的程度。實行注冊制后具體的上市數量,取決于制度推出之后是否順利,以及市場的承受能力。沒有誰比決策層更擔心下一場股市動蕩的來臨。
此輪新規下第一批發行的7只股票 ,預計總募集資金在40億元左右,單家企業最高凈募資計劃不超過10億元。有3家擬上市公司在2000萬股以下,將直接網上定價發行:廣州高瀾計劃發行不超過1667萬股,擬募集資金不超過2.55億元;蘇州設計計劃發行1500萬股,擬募集資金超過3.2億元;上海海順計劃發行不超過1338萬股,計劃募集資金2.76億元。
按照《每日經濟新聞》的數據 ,2014年以來已發行上市的317家企業中,31%的企業新股發行數量在2000萬股以下,平均籌資額為2.7億元。也就是說,如果根據最新規定,未來大約有近1/3的新股不再通過網下詢價,網上打新配售比例將由原來的90%提升至100%。以2000萬股的發行數量為例,單張身份證申購上限在千分之一,也就是2萬股,頂格申購所需要配置的市值在20萬元。監管層希望不擾動現有二級市場,讓新資金緩解市場資金不足的矛盾。
準確定價與控制誠信風險是第一位的,建立不設期限的中介賠付機制、防止高管左手倒右手式的套現、建立集體訴訟制度,不可或缺。造假就要買單,不正當溢價就要有對應補償機制,如果不能做到上述要求,不管是注冊制還是審批制,都難以真正保障投資者利益。
只強調資金或只強調節奏,還不能解決未來注冊制的根本障礙,A股的問題是人情報價、失信與圈錢。我們為此必須祭出3件法寶看牢制度大門。
最大的問題是依然是誠信問題。現在證監會擬祭出兩件法寶把門,恐怕還不足以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
第一件法寶是中介機構先行賠付。如果出現數據造假行為并且被證實,“苦主”可以找到保薦中介機構,中介機構必須公開承諾若信息披露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重大遺漏造成投資者重大損失的,將先行對投資者進行賠付。如果造假披露時間長,造假機構比較多,能否落實到位就是個未知數。因此必須加上附注,無論何時發行上市,業績變臉都可以進行追溯,中介機構須承擔永久責任。
第二件法寶是采納完善攤薄即期回報補償機制信息披露要求的建議,在招股說明書準則中,增加了攤薄即期回報分析的假設前提、參數設置、計算過程等披露要求。
第三件法寶則是還沒有祭出的——上市公司大規模套現該怎么辦。謝榮興先生提出的方案是設計制度不讓創始股東圈錢套現:創始股東至少3年內不能有任何套現,第四到第六年,按一定比例允許退出1/3。第七至第九年允許退出第二個1/3,最高退出達66%。原始股東必須為套現的溢價支付對價,按套現的20%股權同步兌現給流通股股東的權益作為套現的“對價”。
為了防止高管辭職套現,增加附設條款,將這部分股份鎖定,高管持有的股份從上市前就決定了這部分股份流通時間,不因高管本人的身份而改變。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