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CIER)報告》:結構性矛盾是關鍵
習近平主席近日在安徽考察時強調,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未來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推進,會有一些職工下崗,要更加關注就業問題,創造更多就業崗位,落實和完善援助措施,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盡快就業。習主席的這一表態無疑凸顯了當前以及未來一段時期國內就業形勢的嚴峻性。
最新公布的《中國就業市場景氣指數(CIER)報告》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以來,我國就業市場整體的就業形勢出現趨冷跡象,就業市場景氣指數持續下跌。特別是2016年一季度,該指數降至1.71,與去年同期相比降幅明顯。從智聯招聘大數據來看,2016年第一季度全站在線需求同比增長僅4%,遠低于去年同期19%的增長率。但與此同時,國家統計局公布的3月份調查失業率卻僅為5.2%左右,比2月份略有提高,兩個報告差別很大。
實際上,國內很多服務領域是蘊含著大量就業機會的,比如在養老看護領域,目前國內需要大量的看護人員,相關缺口有數百萬。特別是那些既有過硬的看護技能,又了解老年人的心理特點并有豐富的社會知識的高級護理人員,在市場上非常受歡迎,他們的工資也往往比社會平均工資高出很多。但遺憾的是,由于我國相關的教育培訓資源極度匱乏,很多年輕人也看不到這種工作的價值,又不愿意吃苦,造成養老護理行業不僅在低層次發展,在吸納就業方面也表現欠佳。
在安邦咨詢(ANBOUND)研究團隊看來,當前我國結構性失業的矛盾非常突出,這是導致兩個數據差別巨大的根本原因。一方面,傳統制造業特別是產能過剩行業有大量員工已經或將要下崗分流,總規模有6、7百萬;另一方面,服務行業則面臨嚴重的招工難問題。實際上,由于此前長期執行的計劃生育政策以及農民工返鄉等因素,我國整體勞動力供給下降得很厲害,整體勞動力缺口在擴大,最近三年來我國新增勞動力減少了1000多萬。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就業研究所所長曾湘泉在考察了山西省部分煤炭和鋼鐵國企之后指出,當前我國還存在著比較嚴重“隱形失業”問題。雖然很多國企生產效率低,效益不斷惡化,企業冗員急劇上升,但由于國企的固有特點以及《勞動合同法》的因素,企業還不能裁員,當前主要是通過壓縮工資來保證就業數量的穩定。一些企業只給職工發基本工資,工時和工資都在減少,就業質量下降明顯。
在這個過程中,國有企業實際上代替社保承擔了很大一部分保障職工最低生活水平的責任,但如果企業最終無法維持下去,這部分職工的安置和再就業終將要依靠社會力量。盡管國家也出臺了一些政策和措施,但很多地方政府似乎并沒有做好準備。通過多種渠道幫助就業困難人員就業,這是地方政府應該承擔的責任,這方面國外的一些經驗可以參考。德國政府當初在面對魯爾區出現的大量裁員問題,就通過提供內容豐富而有實效的職業培訓和就業指導,通過持續的努力,有效解決了失業問題。
安邦咨詢(ANBOUND)研究團隊,當前很多地方政府和金融機構仍在對低效國企特別是僵尸企業提供過度保護,不僅經濟層面的風險在不斷累積,下崗員工安置方面的進展也微乎其微,種下了嚴重的社會隱患。這迫切需要地方政府轉變工作思路,出臺更多切實有效的就業服務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那些下崗分流人員特別是國企員工也要轉變就業觀念,去掉以往的鐵飯碗思想。只有雙方共同努力,才有可能逐漸釋放潛在的大規模失業風險,將經濟轉型期的社會陣痛降低到盡可能低的程度。在這些問題沒有明顯好轉之前,還不能認為我國就業形勢在好轉。
此外還要看到,小微企業已經成為我國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數據顯示,一季度小型企業(企業規模20-99人)人才需求超過全國平均增幅(4%),達到14%,而微型企業(企業規模人數20人以下)用工需求同比增加22%。因此,如何進一步改善小微企業的運營環境,提升他們的生存能力和競爭實力,進而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也是擺在各級政府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最終分析結論(Final Analysis Conclusion):當前我國結構性失業問題非常嚴重,就業形勢并未好轉。不僅需要地方政府轉變工作思路,出臺更多切實有效的就業服務政策和措施,下崗分流人員特別是國企員工也要深刻轉變就業觀念。讓小微企業激發出更多活力也是創造就業的一個關鍵。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