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制金融和地產“野蠻生長”才可以放制造業一條生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奇跡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出口導向的制造業,尤其是在加入WTO之后。中國制造業大部分聚集在長三角與珠三角等東部沿海地區。現在,這些地區是中國最富有的地區之一,房價不斷上漲,帶動了工廠租金以及人工成本的上漲。
中國政府試圖引導制造業從東部地區向成本較低的西部地區轉移。但首先,中國人工成本上漲是因勞動力短缺,這在全國都是如此,西部人工并不比東部便宜很多;其次,西部在運輸成本、基礎設施、產業鏈等方面存在劣勢,因此,越來越多的制造業公司向東南亞或南亞地區遷移。
在制造業成本大增以及利潤持續下降的背景下,近些年中國金融業異軍突起,也吸引了更多的產業資本轉向金融投資,中國經濟的金融化傾向越來越明顯。中國經濟日漸走向金融套利的歧路,泡沫化的風險越來越大。這種現象愈加對實體經濟不利。
對于地方政府以及企業而言,金融與地產的組合是當前具有規模效應的增長領域,對金融與地產的打擊將沖擊經濟穩定。但是,不對金融和地產的“野蠻生長”進行抑制,將造成中國經濟空心化。用華為創始人任正非的話說,“高成本最終會摧毀你的競爭力”。在一個全球化的時代,制造業高成本但經濟不能轉型的地區,將沒有前途。
在長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等中國最重要的經濟圈,創新研發力量主要在上海、深圳以及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他們擁有的資源是中國其他地區所不及的。現在,這些一線城市的房價已經高不可攀,導致一線城市周邊的制造業因成本上漲而紛紛轉移。可以說,核心城市房價以及生活成本不斷上漲,也會沖擊整個國家的科技研發。
依靠地產發展的模式,窒息了制造業的競爭力。在制造業聚集的長三角與珠三角地區,二線城市也在最新一波房價上漲潮中出現了泡沫化現象。經濟活力最強的地區都被卷裹進去,即過高的房價抑制了城市活力并讓市民承受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削弱競爭力并影響未來的發展。
作為金融與服務業中心的香港,也曾計劃發展高科技產業,但轉型失敗,主要原因是房價不斷上漲。同時轉型的新加坡卻擺脫了對金融業的過度依賴,高科技行業逐步成長,因為新加坡政府對樓市的恰當管理抑制了地產泡沫。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