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倉式減持”極大地暴露出了A股市場所存在的諸多問題
近日,永大集團創始家族呂氏家族的“清倉式減持”受到輿論方面的極大關注。呂氏家族在永大集團股票上的“清倉式減持”極大地暴露出了A股市場所存在的諸多問題。作為權威媒體的新華社就此提出質疑,這是值得肯定的。這也可以讓市場各方尤其是監管部門來正視大股東減持問題,特別是大股東的“清倉式減持”問題。
呂氏家族的“清倉式減持”清得干凈徹底:一股不留,一人不剩,不僅股票清倉,而且家族成員也全部從公司辭職,無一人在公司任職。有關資料顯示,自2014年11月之后的20個月內,呂氏家族通過大宗交易、集中競價、協議轉讓,至少套現了62億元。
永大集團是2011年10月在中小板上市的。上市之初,呂氏家族持有永大集團的股權在70%左右。除去三年的鎖定期,這意味著作為永大集團創始人的呂氏家族自2014年11月起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就全部清空了所持有的永大集團的股份。其清空速度之快,堪稱A股市場的一個紀錄。呂氏家族的“清倉式減持”引起輿論方面的嘩然。甚至就連新華社也發文《永大創始家族為何在集團一股不留一人不剩?》,對呂氏家族的“清倉式減持”予以關注。
呂氏家族在永大集團股票上的“清倉式減持”確實有必要引起市場各方的高度關注。因為呂氏家族的“清倉式減持”暴露了A股市場所存在的諸多問題。從呂氏家族很決絕的“清倉式減持”來看,永大集團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創始家族套現的,而并非是為了企業的發展,實際上,上市并沒有帶來永大集團的發展。也正因如此,這家企業原本就不應該上市,或者說不適合上市。但就是這樣一家不適合上市的公司卻上市了,這說明A股市場的發行制度并沒有對IPO公司進行嚴格的甄別。
又如,在呂氏家族大規模減持的過程中,永大集團于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推出高轉增股本方案,為呂氏家族的大規模減持保駕護航。雖然今年1月7日證監會發布的《上市公司大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對減持作了進一步規定,但事實上,大股東可以通過大宗交易、協議轉讓等方式,輕松繞過“上市公司大股東在三個月內通過證券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減持股份的總數,不得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百分之一”等監管規定,在短期內大幅減持,甚至拋售到一股不剩。
不過,盡管呂氏家族在永大集團股票上的“清倉式減持”發人深思,但實事求是地說,呂氏家族的“清倉式減持”并不乏可取之處:那就是2015年12月24日,當時作為永大集團控股股東的呂永祥與廣州匯垠日豐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簽訂了《股份轉讓協議》,通過協議轉讓的方式,將呂永祥所持有的10,000萬股永大集團股票轉讓給廣州匯垠日豐投資合伙企業,約占永大集團股份總數的23.81%。
對于有意退出的呂氏家族來說,這個做法是值得肯定的,這也是對公司負責、對投資者負責的一種表現。因為這次協議轉讓,為永大集團找到了新的接盤者,讓永大集團有了新的經營者與管理層。這樣在呂氏家族“清倉式減持”之后,永大集團不至于成為一個“棄兒”,成為一家無主公司。永大集團也因此在呂氏家族“清倉式減持”之后終于可以平穩地過度到“融鈺集團”,這一點無疑是值得欣慰的。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