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作新股次新股虧多賺少 投資者依然樂在其中
今年以來,已上市160只新股,共有25只新股中一簽收益超過5萬元,12只新股中一簽收益超過7萬元。 新股巨大賺錢效應讓市場一股難求,中簽率一般只有萬分之幾,打新也成為市場無風險收益,不僅新股漲不停,還在與次新股炒作也瘋狂,來伊份打開漲停以后已經翻倍,名家匯作為高送轉的次新股不知道漲了多少倍,次新股成為了近段時間市場一大亮點,每天都有幾十家股票漲停,換手率常常高達20-50%,大量資金沉浸其中樂而不返,導致新股次新股市盈率遠高于同行業水平幾倍,以銀行為例,一般城商行市盈率在6倍上下,但是次新股的江陰銀行市盈率高達35.69倍,這個估值差放在成熟市場是很難成立的,只有在中國安然無恙。
次新股緣何得到市場惡炒,就在于中國股市歷來有炒新的傳統,次新股活躍度較高,中小投資者喜歡跟風炒作,適合大資金進出,因此只要有大資金在其中煽風點火,利用自己自資金優勢,拉起股價,制造一個上漲架勢,引導股價朝著自己意愿運行,就會有跟風資金源源不斷而來,總是有很多投資者自以為是的認為自己絕對不是那個最后接盤者,因此大資金總是可以獲利離場,因此市場很多活躍資金乃至公募基金都樂于在其中淘金,而證監會對市場操縱打擊力度始終難以跟得上市場的需要。
一方面是市場股價異動太多,次新股絕大部分換手率都很高經常出現漲停,有法不責眾的難處,也有監管力量跟不上的難處,當然其中也有市場操縱認定方式不完善問題,其次是市場操縱者更為隱蔽,利用很多關聯賬戶隱蔽交易,讓管理層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難以發現,三是執法者主動執法觀念依然不強,對股價異動缺少跟進核查,四是對次新股炒作表現更多容忍度,以防止新股難以發的出去,因為中國新股發行壓力很大,亟待加強新股發行節奏化解IPO堰塞湖,讓資本市場為實體經濟做出更多貢獻,因此盡管市場對大資金操縱新股炒作有很多質疑,但進入核查的公司并不多見。
深交所就認為一些投資者忽視股票基本面,熱衷新股炒作,特別是部分中小投資者由于缺乏足夠的專業知識和投資經驗,盲目跟風,追高買入,損失慘重,首日參與炒新賬戶普遍虧損,尤其是初次參與炒新賬戶虧損更為嚴重。據統計,2011年、2012年新股上市首日買入賬戶中,截至2012年底虧損賬戶占比分別為65%和56%,賬戶平均虧損率為10%。近年來炒新虧損最大賬戶虧損1400萬元,單個賬戶最大虧損率58%。炒作新股次新股虧多賺少,投資者依然樂在其中,有點不很明白,但是筆者認為與某些自媒體過度宣揚不無關系,而這些自媒體宣揚者本身就是私募大佬或者是游資大佬,其中利害關系不言自明。
新股惡炒副作用不可低估,向市場向管理層發出強勁的暗示,市場對新股需求旺盛,而且不是一般的旺盛,而是十分的旺盛,投資者對新股總是抱著歡迎態度,不管什么新股,只要是新股一律歡迎,而且承接力很強,不管多少新股都可以承接,都可以得到炒作,在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新股資源,截至目前,依然有近700家公司等待上市,市場很多人士呼吁證監會加大新股發行來抑制新股炒作,但證監會迫于市場走勢和輿論壓力一直小心謹慎的把持著新股節奏,但是依然默無聲息的加大了新股供應,首先是每兩周一批的核準批文改為每周一批,緊接著就是把每周新股數量從5家左右提高到6、7家,現在是每周九家,這意味著新股發行速度已經幾近翻倍,如果后市新股炒作不改的話,可能會進一步加大新股發行。這可不是一個好的跡象,一個好的開始。
短暫來看,市場完全漠視新股加大供應,走勢也是較為強勁,但是中國每一輪牛市都是終結于新股擴容,沖擊6124點的超級牛市與中石油高價發行有關,而15年牛市與每個月兩批新股批量發行也有著難以割舍的關系,現在走勢雖然不錯,但是新股發行提高到一定規模,時間持續一定長度,市場資金就會出現緊張,新增資金與新增市值之間的矛盾就會逐漸顯露,投資者情緒就會受到打擊,走勢就會逆轉,股指就會下跌,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缺少有效對沖手段,持股市值就會縮水,財富就會受到損失,投資者你能夠埋怨誰?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