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慘不忍睹 到底持幣還是持資產?
從長期來看,要持有資產。現金是紙幣時代最大的坑,長期持有紙幣的損失,是替貪婪的人性所付出的贖罪券。以美元為例,20世紀初,美元貨幣供應量只有70億美元,一百年后貨幣供應增長約1900多倍,美元購買力快速下降,綠鈔與黃金脫鉤,紙幣失去了定心錨。花花的綠鈔是人性貪婪的代表。
再以中國的廣義貨幣為例,即使增速降到1990年以來最低的11%(2016年為11.3%),七年之后也會在155萬億的基礎上翻番,達到310萬億。到時候,北京房價會到多少,和田玉價格會漲到多少?去年的貸款數據超過公布的數據。根據李迅雷的說法,去年銀行新增貸款看起來只有12.5萬億,但是如果考慮到銀行購買的地方政府債券,加之外匯占款的減少,估計銀行向市場投放的資金要超過20萬億,洪水滔天。
目前居民存款有60萬億,是30年前的200倍,而同期GDP增長只有90倍左右。如此巨量的貨幣投放,必然帶來債務的增長與資產價格的上升。近兩年房地產上升,主要是影子銀行貨幣增長過快。姜超表示,16年銀行體系增加的存款只有15萬億,只能夠支撐發放至多15萬億的信貸,多出來的10萬億,實際上是通過影子銀行創造出來的,大家通過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吸收貨幣然后發放信貸。
看看這貨幣增速,房價能不漲嗎,股市能不漲嗎?雖然股指震蕩,但從發新股的數量,可以看出股市的支撐力。人性不值得信任,因此,紙幣也不值得信任。從任何時候來說,優質資產都比紙幣要好得多。所以,我主張持有大部分資產,紙幣持有10%。
但是,從短期來看,去杠桿、嚴監管會讓資產泡沫局部破滅,2012年的一線城市房地產、現在的債券市場也是如此,一個不小心,就變成韭菜俠,在去杠桿的過程中,不是什么資產都可以買的。4月,從證監會到銀監會,都在強監管、去杠桿,如果銀監會七個文件落實到位,從房地產到股市,外圍的資產價格會像雪崩一樣下滑。
投資者的心都吊到了嗓子眼,放寬心,不可能落實到位,因為現實太骨感,企業負債率太高,如果去杠桿玩真的,債務泡沫首先崩塌。這不僅是投資者不能承受之重,也是這里監管聲未落,那邊謾罵聲響起。各方對政策的解讀也不盡相同。4月25日,中央召開政治局會議,提出“要高度重視防控金融風險,加強監管協調,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大懲處違規違法行為工作力度”。
針對防控金融風險一條,很多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解讀為,證監、銀監的杠桿將告一段落。我的理解是,去杠桿還是要去,嚴監管還是得嚴,但不管怎么嚴,都得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舉兩個例子,股市數百家企業下跌沒有關系,但絕不能發生整體市場坍塌風險; 銀監會讓銀行資產與風險金平衡,但絕不會出現銀行利潤總體大規模下降的現象。
一些高風險、跟系統關聯性不大的資產會完蛋。比如,有人買了泛亞交易所的投資品被套其中,拿回本金的可能性很小。買了快鹿P2P產品的,也在哭爹喊娘。買了雄安概念股拿到4月底的,估計罵人的勁頭還沒過。現在的監管不會失去理性,是維護底線安全的基礎上,逐漸去杠桿,以最小的成本完成貨幣、經濟轉型。在這個過程中,一些資產價格直線下降,而另一些則能長期享受中國經濟發展的溢價。
但價值投資迎來了春天,國內的消費、高端制造股,已經搶得雞飛狗跳,城市群中的衛星城,現在也是一房難求。我的一些朋友現在忙得焦頭爛額,好資產現在都要搶的。垃圾裹上黃金也是垃圾,黃金在垃圾堆里也是黃金。專業而誠信的投資機構,就是專業的撿金人。
對投資者來說,最不確定的因素,是政策。接下來,有兩大關系到億兆生民的稅收——房產稅和遺產稅,財富稅推出之時,就是中國經濟轉型大致告成之日。到那時,現金流不足的人光是對付這兩大稅種就夠嗆,你有十套房沒有現金,怎么繳稅呢?
對非專業投資者,房價再高,也不要把錢放到房地產這一個籃子里。除了10%的現金外,必須持有90%的多種資產,避免貨幣貶值。而這些資產必須是禁得起時間考驗的資產,到城市群中核心城市的房地產,或者是“千年”不會破產、分紅十年的藍籌股,以及創新群體中未來的騰訊阿里,找到這樣的資產,緊緊拿住,不要放手。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