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凈流出時代:企業走出去投資是正常的投資
中國企業要做強做大,國際化是未來的一個方向,國際化就意味著國際市場的并購,意味著資本的流動,但是這與規避人民貶值下的資本外逃如何界定就是一個重大的問題,需要我們高度注視。6月22日市場風云突變, 萬達系列債券股票出現急跌,緊接著復星系列債券股票也出現閃崩走勢,市場為之嘩然,據第一財經日報,15萬達01、16萬達01等多只債券紛紛放量大跌,逾10只債券成交收益率一舉飆至7%以上,個別債券交易量更是暴增百倍,萬達2024年到期的美元債券大跌1.9%,復星2022年到期的美元債跌2%,創史上最大跌幅,萬達電影股票幾近跌停,復星醫藥收跌8.02%,港股收跌5.92%。
引發市場大幅波動就在于一則老消息新發酵,并被某些自媒體賦予政治含義,銀監會于6月中旬要求各家銀行排查包括萬達、海航集團、復星、浙江羅森內里在內數家企業的授信及風險分析,排查對象多是近年來海外投資比較兇猛、在銀行業敞口較大的民營企業集團。近期監管部門將安排有關企業現場檢查,料均是為摸底及排查可能存在的風險,但并非已經做出風險判斷。
一個國家的崛起需要國際化,向世界證明自己的實力,一個企業的崛起也同樣需要國際化,而不是閉關自守,那樣的話只能是固步自封處處被動,從世界范圍來看,每一家跨國企業的崛起無不在世界范圍內投資設廠,無不在世界范圍內并購,在掙全世界的錢,最近是巴菲在意大利并購一家地產貸款企業,中國企業走出去目前更面臨一種迫切性,國內市場需求有限,無法消化過剩產能,同時資本嚴重過剩,國內無法找到更多更好投資標的,留在國內只能是瞎炒地產,導致地產泡沫膨脹造成實體經濟更加困難,一帶一路就是這樣背景下設立推出的,中國企業走出去掙世界的錢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但是企業走出去,也意味著中國外匯的流出去,意味著資本的流失,外儲的減少,在資本凈流進時代,這不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但是在資本凈流出時代,在人民幣貶值周期,資本外流就會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引發管理層高度關注, 針對中國企業海外不正常的并購風氣,央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時表示,有很多企業,在中國的負債率已經很高了,再借一大筆錢去海外收購,有一些則在直接投資的包裝下,轉移資產。
說實在話,企業海外并購確實也是泥沙俱下,不排除某些企業就是純粹的為了規避人民幣貶值的風險,但是從理性經濟人角度出發,這是無可非議的,是一種投資的分散,符合不能把所有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的理念。這就造成一個問題,企業走出去投資是正常的投資,是一種做大自己的內在需要,是一種企業海外擴張的追求,還是純粹的走出去規避人民幣貶值損失,依靠海外投資轉移資產轉移風險,從外人來看,是較難判別的,畢竟兩者之間沒有明確的界限,而是有著一定的內在包容性,走出去既規避人民幣貶值風險,又能更好做強自己實現利益最大化,純粹規避人民幣貶值風險依靠在國外投資是風險很大 的,是得不嘗試的,這一點有著風控機制的大型民營企業不會不知道。
目前管理層最為關注的是資產并購,16年2月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四部門負責人6日答記者問時表示,監管部門密切關注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伙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從世界范圍來看,香港娛樂影視業一度在世界市場所向披靡,日本也曾經大肆收購美國不動產和影視娛樂,足球業更是導致世界資本大鱷不斷追逐,沒有太多國家做出限制,也沒有打上資本外逃的罪名,只是作為一種正常的海外投資看待,只是到了中國有點上綱上線了。
這樣的上綱上線是不是合理,作為企業來說,尤其是民營企業來說,盈虧都是自己的錢,從道義上來說是不會拿自己的錢財開玩笑的,因此投資應該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是符合企業利益最大化的,但是與國家的整個金融利益是不是相符合,可能很少企業家會考慮這樣的后果,因此就被打上資本外逃的名義,加以監管,從國家層面來說也似乎沒有不妥當,畢竟需要維持人民幣匯率穩定,需要維持資本外儲安全。
站在不同立場有不同的利益訴求,故 甄別海外投資的利弊很難, 但是我們依然需要厘清純粹資本外逃與正常對外投資的界限問題,防止監管的錯位,防止市場的誤讀,導致市場的波動,這個需要我們設立一些投資項目的負面清單,需要構建一些基本的投資標準包括規模和行業準入,對企業跨界并購做出一些限制,這雖然可能降低投資效率,但是能夠消除市場的一些猜忌,也可能是目前一個行之有效的方式,畢竟每一個政策都會有得有失,不可能讓各方滿意。
其次筆者一直反對經濟現象政治化,本次市場波動也在于金融問題政治化,在中國一旦民營企業有了政治風險就意味著經營風險,甚至意味著企業核心人物的喪失,這也是萬達起訴自媒體的原因之一,民營企業走出去是一種正常的投資,一種正常的風險釋放,與洗錢不可能等同起來,因此法律上是不違法的,因此只能做投資規范,只能做警示風險,而不適宜大加鞭撻,甚至予以法律制裁。
三是中國媒體尤其是自媒體從業人員素質不同,專業能力不同,往往會出現博眼球的標題黨解讀甚至是故意的誤讀,導致政策的愿意被徹底歪曲,就本次銀監會的政策而言,實際上是一種正常的風險排查,但是被某些人任意的解讀為政治風險事件,這是要不得的,國家從宏觀金融安全角度適度規范海外高風險資產并購是一種正當的行為,我們不有必要過度的解讀,因此需要對媒體的政策解讀嫁衣制度的規范,防止好經被歪嘴和尚念歪。無可否認,中國產能過剩嚴重,中國一直在推動企業走出去的國際化,一帶一路就是國際化的執行者,未來海外并購依然會較為活躍,讓企業有足夠的信心去海外擴張依然是一個方向,制度規范必不可少。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