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政策:監管治理+貨幣市場利率回落的后果是什么?
我們終于看到了貨幣市場利率回落,這對股票市場應當是最大、最實質性的好消息。還有一個更大的好消息:臨近年中的貨幣基金正在經歷“空前嚴苛”的流動性壓力測試。與此同時,中國證監會針對貨幣基金的一項新的管理規定——《公開募集開放式證券投資基金流動性風險管理規定(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規定》也正在征求意見,據說:《規定》對貨幣市場基金提出了特別要求,除要求貨幣基金規模與風險準備金掛鉤,限制隨意新發貨幣基金外,還對投資流動受限資產、次高等級信用債以及同業存單及信用類債券做出了投資限制等要求。
這真太好了。就沖這一點,還得“再拍一下劉士余的馬屁”。因為,這是站在全局的高度去解決中國經濟、金融、證券市場最根本的結構性問題。貨幣套利過度,資本市場缺血——這個根本問題不解決,中國實體經濟和股權資本市場不可能會有強健的明天。或許一些狹隘的人會把我上述評論視為“誰跟誰有仇”,強化貨幣基金管理,壓縮貨幣基金規模,這是中國金融重新歸位的重要舉措,是劉士余引導金融資源更多通過資本市場流向實體經濟的重要舉措,這不是一件值得全體股票市場投資者慶賀的事情嗎?
昨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召開第36次會議,會議公告的最后特別強調:“改革成效要靠實踐檢驗,既要看單項改革的成效,也要看改革的綜合成效。各有關方面要對已經出臺的改革方案經常“回頭看”,既要看相關聯的改革方案配套出臺和落實情況,又要評估改革總體成效,對拖了后腿的要用力拽上去,對偏離目標的要趕緊拉回來”。
中央給出這樣的提法讓我深感振奮。第一,這是典型的系統論觀點,強調配套,強調綜合和總體成效;第二,必須經常“回頭看”,檢討成敗得失,尤其“對拖了后腿的要用力拽上去,對偏離目標的要趕緊拉回來”。劉士余正在這樣做。我可以明確告訴投資者,如果劉士余考慮的是“如何把資本市場流失的資金拉回來,并藉此降低企業杠桿和金融杠桿”,那股市IPO那點兒事“還算回事兒”嗎?那劉士余不是中國金融的大功臣嗎?
所以,股市專家們站的位置要高些。現在許多專家為了當“網紅”而一味迎合市場“低俗”的口味,起哄般地博取眼球,博取點擊率,目光短淺得甚至不及普通股民,這恐怕也是中國股市的大問題。其實,就金融市場的功能而言,真正針對實體經濟的通道只有資本市場——股市、債市和中長期信貸,而其他金融市場都應當是輔助性的。但從余額寶誕生之后,在監管者懵懵懂懂的狀態下,貨幣基金打著“高收益普惠金融”的旗號高速膨脹,幾乎所有貨幣基金管理者都在誤導老百姓,錯誤地把現金管理通道解釋為投資通道。
當然,這里還有基準利率“雙軌制”所帶來的無風險套利空間過大的問題,還有同業存款比例不受限制的問題,這都導致貨幣基金“躺著賺錢”,更導致實體經濟和全體國民承付貨幣基金套利的最終成本,導致為實體經濟服務的資本市場資金不斷流出,這樣的金融市場可持續嗎?持續的后果會何等嚴重?現在,我們盼來了監管者出手治理,盼來了貨幣市場利率的回落。這兩項相加,會不會使更多的資金流向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而使中國已經嚴重扭曲的金融結構逐漸轉變?我認為,這樣的期待絕不會遇到“空頭支票”。
更多相關的資訊敬請關注世界服裝鞋帽網吧。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