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服裝業集體轉型 平均兩三家企業就擁有一個品牌
新一輪成本壓力重新襲來,珠三角轉型,成本壓力并未對其造成影響。
“剛剛又漲了一次工資,平均每個工人每月加了200元,現在工人月薪基本都在2000元以上,還要包吃住。如果達不到這樣的水平,在深圳很難留住熟練工人。原材料價格上漲得也很厲害,今年來進口面料漲價幅度已超過30%。不過,品牌對消化成本起到很大作用。”深圳贏家服飾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靈梅昨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成本不斷上漲是必然趨勢,關鍵是企業對經營戰略的調整,僅依賴廉價成本模式發展的企業最終會被淘汰,單純做來料加工的出口訂單,十多年前在深圳就已站不住腳跟。
陳靈梅稱,今年設立的銷售目標是增長42%,上半年已按原計劃完成,一套服裝賣到5000元左右,部分禮服甚至賣到上萬元一套,這里面有較大的利潤空間來消化今年來急劇上漲的生產成本。
不過,創品牌投入較大,帶有一定風險。陳靈梅舉例,該企業2008年新推出的自主品牌,現已投入3500萬元,現在開到六七家店,仍然是虧損的,計劃投資到5000萬元時才可以扭虧為盈,做高端品牌一定要堅持,前三年要做好沒錢賺的心理準備。
不少加工企業擔心投資風險而不愿意走品牌之路,但代工始終不是長遠之計。隨著身邊一批批高新技術企業不斷涌出,深圳越來越多的服裝企業都意識到,要留在這個城市繼續發展,與一些高附加值的制造企業爭奪工人和廠房,就必須轉變增長模式,僅靠加工將無法維系日益增加的成本。深圳歌力思服裝實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夏國新透露,代加工與品牌經營的利潤差別是1∶9,代工毛利率不足10%,而品牌經營毛利率高達90%。
目前,深圳是我國最大的女裝品牌生產基地,服裝自有品牌產品產值由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不足10%上升到去年的49%,而且這種變化趨勢正在加快。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副會長蔣衡杰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指出,中國整個服裝產業正呈現品牌集群化趨勢,僅深圳就有3000多家服裝企業、1200多個品牌。服裝行業的同質化競爭嚴重,尋找獨特的品牌競爭力和精準市場定位,顯得格外重要。
拓展品牌和內銷,這對出口也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深圳古勒時裝有限公司總經理徐玉平說,內外銷兩條腿走路有助企業平穩增長,在打造內銷品牌過程中不斷提升設計和產品質量,無形中對出口訂單也更注重從量到質的轉型,并相對順利地向海外客戶漲價,該公司今年來業績增長20%,可以承受目前上漲的成本壓力。
今年來,作為廣東最大服裝出口地區的深圳依然保持較快的增長。海關統計顯示,今年1~6月,深圳出口紡織服裝53.5億美元,增長16.4%,占同期廣東紡織服裝出口總值的32.5%。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