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百名網友當眾行周禮穿漢服祭祀屈原
舞樂
吟誦《離騷》
作揖行禮
蘭湯祓禊
昨天中午,玄武湖公園環湖路解放門段的大草坪邊,一場仿照古代的大型祭祀典禮在湖邊的木質平臺上舉行。古琴聲中,來自漢服愛好者,身著漢服,雙手作揖,以古代祭祀禮儀來祭奠屈原。除了祭祀人員,更有不少愛好者穿上各個朝代,五顏六色的華美服飾游園賞景,成為昨天公園內最有趣的一道風景,讓不少市民前來圍觀,驚嘆仿佛“穿越”回古代。
復原《禮記》禮儀
40分鐘祭祀排練了一個月
11點,祭祀活動在舞樂中開始。幾位身著紅黑兩色長袍,戴著白色面具的“舞者”在水邊起舞,另一側由一位古裝女生席地而坐,雙手撫琴,彈出悠揚的樂曲。隨后,十來位身著華麗長袍的“祭祀官”上臺,他們有的發令,有的端盤,有的舉著竹簡,按順序依次上前跪拜,其間還吟誦了《離騷》的選段。除了祭祀人員,其他身著各式漢服的網友則整齊的列隊站在遠處,隨著口令或是作揖,或是行禮,非常有氣勢。活動也將湖面的游船紛紛吸引過來,一時間附近的湖面已經圍滿了船只,不少市民在水上觀看了這一表演。
活動負責人則寧告訴記者,這場40分鐘的祭祀表演,他們花了一個月左右的時間排練。“我們的祭祀流程主要是從《禮記》中找到并復原的,《禮記》記載了很多禮儀,其中就包括今天的祭祀禮。現場參與的祭祀人員需要有獻官,讀祝,贊引,執事等職務,還有剛才彈古琴的樂工。”則寧還告訴記者,這一個月中他們都利用業余時間排練,除了對禮儀的研究,服裝的趕制也費了一番功夫。“我們穿的黑紅為主色調的漢服,是按照周制禮儀要求制作的。男式的叫玄端,女式的叫直裾(jū)。這些都屬于禮服,也是查閱了不少資料復原制作的,平時不會穿,只有在祭祀的時候才會穿。”
吸引市民參與
蘭湯祓禊、斗蛋、射“五毒”
活動現場的互動環節還進行了各種端午傳統節目,“蘭湯祓禊(fú xì)”便是其中之一,祓禊是古代在水邊為除災求福而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一位身著漢服的女性端著一盆艾葉水,用菖蒲草蘸盆里的水,在參加活動人的手腕處輕輕拂拭一下,以示驅除晦氣。活動組織者則寧告訴記者,端午日洗浴蘭湯是《大戴禮》記載的古俗。“蘭”不是蘭花,而是菊科的佩蘭,五月五日也稱“沐蘭節”,從明朝開始,在中午時取五色草拂面洗浴,后來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今天我們是用菖蒲艾草熬的湯,給大家凈手,然后接受祓禊,就是用菖蒲在額頭和兩肩點水。”這時在一旁圍觀的不少市民也上前接受這樣的祝福儀式。
隨后,則寧帶領參與者拿出用布縫成的香袋,現場把白芷、川芎(xiōng)、冰片、菖蒲、丁香等中草藥包好放入其中,相互佩在胸前或者腰間。“這和掛艾葉一樣,也是驅蚊消暑的傳統習俗。”現場的孩子還參與了斗草,斗蛋等五月初五的傳統活動。最后幾位射箭愛好者還在草坪上為市民表演了射五毒的活動。“五毒是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五種毒物,民間會在端午節將五毒做靶射箭,以示驅趕害蟲。”
漢服愛好者慕名而來
13歲的“小粉絲”和媽媽一起來
現場記者看到,前來參加活動的愛好者從中學生到中年人都有。今年13歲的李佳凝是當天活動中最小的一位,而她其實已經喜歡上漢服兩年了。個子高挑的她穿著一身藍粉色長袍陪著媽媽來參加活動,兩人站在一起被不少人誤認為姐妹。年輕的媽媽王晶玉告訴記者,最初她學習傳統舞蹈時接觸到了漢服文化,穿回家以后女兒也十分喜歡,母女倆就開始頻繁參加各種漢服活動,“我們兩個對漢服的喜愛,也對家中的禮儀有不小的影響,因為對傳統文化比較注重。”
小小年紀就癡迷傳統文化,李佳凝在班上也帶領了不少同學一起喜愛上漢服,而這也促進了她對歷史文化的了解,“今天我穿的是一條對襟襦裙,我家里還有幾套漢服呢,現在漢服的制式我基本上也都了解了。”小佳凝還表示,身穿漢服對平時的禮儀也有要求,“女性走路要求小步,上身挺直,坐下時雙手合十右手在上。”這些要求對于平時的氣質鍛煉都非常好。據了解,這次活動還吸引了上海,蕪湖,揚州等地的漢服愛好者前來參加。一位來自上海的小姑娘告訴記者,南京漢服活動的氛圍更好,因為歷史文化比較悠久,在湖光山色中參加活動更有感覺。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