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蒙山縣延伸桑蠶產業鏈
從2005年的14.84萬噸,躍升至2010年的21.43萬噸,廣西蠶繭產量已連續6年穩居全國第一位,產量占到全國1/3,成為國家實施“東桑西移”工程的成功典范。
蠶繭主要用作繅絲原料,這決定了它與下游絲綢產業高度的關聯性。因此,蠶繭優勢不斷擴大的廣西,盡快把蠶桑生產與繅絲、織綢等初加工、深加工有機聯結成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把資源優勢有效轉化為產業優勢,有著重要而現實的意義。
近年來,我區不少地方借助國家“東桑西移”政策,在大力推進桑蠶業規模化、產業化、標準化和生態化發展的同時,也積極承接東部產業轉移,大力發展繭絲綢加工,朝著“東絲西移”、“東綢西移”的目標有序邁進。有理由相信,廣西絲綢業蓄勢騰飛、“破繭而出”指日可待。
頂住金融危機豁然出現轉機
眼下,廣西蠶區第二批春繭陸續上市,鮮繭收購價在每公斤40元以上的歷史高位運行。比起2008年的低谷,價格已高出近兩倍。
“桑園30畝,養蠶15張,今年第一批蠶繭賣了600多公斤,毛收入兩萬多元,比去年多了30%。今年預計要賣9批繭。”蒙山縣西河鎮廣育村養蠶戶鐘發昌最近忙得不可開交。
離廣育村僅幾公里之遙的蒙山縣繭絲綢深加工創業園區,車間內機杼聲聲不絕于耳,全縣絕大部分蠶繭正源源不斷運到這里,經過一道道工序后,被制成綢布,完成繭絲綢的初級加工。目前已進駐園區的6家大中型企業,覆蓋了產業鏈中種植、加工、倉儲、貿易各環節。
“在蒙山這樣一個工業基礎薄弱的山區農業縣,傾力打造完整的繭絲綢產業鏈,這既是蒙山桑蠶業科學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縣委、縣政府把握發展規律、搶抓產業先機的抉擇。”蒙山縣副縣長梁炎盛告訴記者。
蒙山種桑養蠶始于上世紀70年代,是廣西最早種桑養蠶的縣份之一,1985年蠶繭產量曾達全區四分之一而居首。近年來,桑蠶生產已覆蓋全縣所有鄉鎮,涉及3萬多農戶近15萬人口。
外向型的繭絲綢行業,受國際市場影響波動大。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繭絲價格一路走低,部分蠶農失去信心,更有人揮刀砍桑。在此情況下,剛剛從浙江引進重組落戶蒙山的廣西華虹蠶絲股份有限公司,經過反復權衡,毅然堅持以高出市場近一倍的既定收購價,向農民收購蠶繭,才保住現有桑園基地,最大限度減少農民損失。
“只提供原料,就好比為他人作嫁衣裳,既難以保證蠶農穩定增收,更無法從行業下游的高附加值中獲益。”梁炎盛說,蒙山要鞏固“東桑西移”的成果,就必須在實施“東絲西移”的同時加快“東綢西移”。
華虹公司負責人也認為,按照一般規律,“東綢西移”可能還要幾年時間,但2008年的金融危機卻加快了這一進程。江浙部分企業,或退出競爭隊伍,或將制造的部分環節轉移至中西部。作為蠶繭龍頭產地的廣西,正是承接產業轉移的理想之地。
2008年,有著強烈共識的蒙山縣政府和華虹公司共同投資建立廣西第一個繭絲綢深加工創業園區。
政府傾力扶持企業感覺踏實
“傾全縣之力支持繭絲綢深加工創業園區發展。”蒙山縣委縣政府這一決心,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強烈。
5月底,進駐創業園區的蒙山縣五豐絲綢有限公司,占地百畝的廠房及辦公生活區建設已初具規模,公司的專家樓、5000多平方米廠房裝修完畢,十多臺嶄新锃亮的進口劍桿真絲織機設備,正等待配套安裝試運行。
“這些從意大利進口的織機,都是國際上比較先進的機器,每臺50萬元。”蒙山縣工業集中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黃自湖介紹說,為了支持企業進駐園區,縣政府對購買新機(箭桿無梭型織機)在35萬元/臺以上的,每臺補助10萬元,前整設備企業投資300萬元政府補助50萬元;對于購買GD618型新機進入園區生產的,每臺補助1.5萬元,前整設備則按20臺機配套補助6.5萬元獎勵。粗略統計,全縣僅用于入園企業購機的補貼已達700-800萬元。
此外,園區成立以來,縣政府在財政收入不足2億元的情況下,每年投入3000多萬元加強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建成道路13.5萬平方米,綠化亮化道路13公里,埋設排水排污管道2.1萬米,征地350畝,建成標準廠房4.5萬平方米及架接輸變電線路等,目前已可承接2000臺絲織機進入園區生產。{page_break}
除了硬件方面的扶持,蒙山縣統一協調財政、扶貧、科技等部門項目資金,“十一五”期間共拿出1000多萬元,為農民免費提供優質桑苗1.5億株,使全縣優質桑普及率達到95%以上,優良品種蠶飼養率100%,舉辦各種種桑養蠶培訓班80期,培養養蠶能手4000多人。縣絲綢辦還先后選送150人到浙江學習3個月,每人補助4000元,培養了一批繭絲綢深加工的技術骨干。
“政府營造這么好的發展環境,作為投資者感到心里很踏實。”蒙山華虹綢緞有限公司總經理、浙江人王亞平這樣評價。
承接產業轉移提升經濟素質
產業轉移,絕不是簡單的“換個地方建廠房”,更重要是在轉移中提升,這樣才會有生命力。
蒙山華虹綢緞有限公司,作為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廣西華虹蠶絲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依托母公司貫穿桑蠶基地建設、蠶種生產經營、蠶繭收購加工、白廠絲和綢緞生產經營、進出口貿易、倉儲等全產業鏈的巨大優勢,第一期已投入1.5億元,采用國產最先進的有梭織機235臺,可年產400萬米真絲綢緞,年產值達1.5億元。目前,前身是浙江企業的華虹股份,總部已設在蒙山,下轄的多家子公司,分布在廣西及浙江、陜西等地。
同樣來自于浙江的五豐絲綢,則以產品研發能力見長,每年開發、設計新品種300多個,已形成幾大系列上千個品種的絲綢產品,70%出口歐美日等高端市場。在園區的新公司里,專家樓的建成,表明公司不但搬來了資金和廠房,還把最重要的人才資源也帶來了。
園區內的輝明紡織,公司的自動化整經機可同時牽經8288條蠶絲,如果其中一條斷了,技術員可以利用紅外線,很快就能找到斷絲并接上,工作效率比傳統牽經機提高三倍以上,技術目前處在國內領先地位,也填補了廣西的空白。
目前,在華虹等龍頭的帶動下,一批東部地區的繭絲綢企業已與蒙山繭絲綢深加工創業園區達成入園協議,今年內入園企業將達到8家以上。隨著過境蒙山的荔浦至鐵山港高速公路兩年后建成,這里將可分享貨物出海的便利,區位和競爭優勢將大大提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