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與中國人購物觀念的差異:奢侈品消費在日本遇冷
據報道,據上海財富研究機構胡潤百富統計,在中國資產超過人民幣600萬元的高凈值人士有270萬,資產超過1億元的有63500人。對奢侈品的渴望已從國內精英人士擴大至中低產階級的消費者,中國從而成為推動奢侈品公司增長的主要動力。意大利奢侈品牌普拉達的全球銷售額有24%來自中國,僅有13%來自北美。相比中國奢侈品消費量的不斷增長,日本人的消費理念是否有所不同?從消費奢侈品到尋找普通的快樂,這其中有著怎樣的演變過程?知名財經專家李克在日本為你解讀。
李克:
最近日本經濟新聞社做過一個統計,發現日本80后越來越普遍的把不購物,特別是不購買高檔品牌作為一種時髦或是共同價值,這與中國年輕人的消費思想差異很大。
八九十年代是日本經濟發展最火熱、泡沫最大的時候,當時日本人對高檔品牌的追求非常熱烈。但現在的日本年輕人越來覺得這種觀點是很老土或不可接受的。最近兩年很多國際大品牌在日本的市場份額面臨萎縮的情況,實際上跟日本年輕人特別是80后消費觀念的變化有直接關系。
日本年輕人現在認為購買汽車,特別名牌車是一種很愚蠢的事情。日本30多歲單身人士的汽車擁有量在05年的時候大概是50%,現在只有30%多,下降比例很大。大家覺得擁有一輛車,除了每個月要付很高昂的停車費,每年要付高昂的車檢費以外,對綠色經濟、環保也不好,甚至于有人提出哪怕汽車是免費贈送的也不需要。另外,對于名牌服裝,大家覺得在今天讓自己成為社會當中有用的人才,絕對不是靠一流的品牌來裝扮自己,關鍵看自己的素質、能力和社會的認可度。
對于中國的年輕人來說,住房、汽車已經變成了年輕人的生活當中特別是結婚以后所必須的大件產品之一,很多年輕人是為此在拼命努力,在很多情況下也許就變成了房奴或者車奴。在日本,大家認為這種情況是不可接受的,或者是很錯誤的判斷。因為大家認為人生被住房和汽車所束縛,難以選擇自己所想過的生活方式、想待的城市,這種生活方式糟透了。日本以80后為主體,提出開心的生活。
日本Exchange服裝交流活動在東京很流行,大家把自己用過的衣服放到特定的場所,只要每個人帶來一件自己的服飾,就可以免費換取一件自己鐘意的衣服,大家還會在衣服上留言,如好好愛護它,好好對它,相互關照。參與的人都覺得很高興,因為自己不需要的東西可以換取自己喜歡的東西。
今天,中國經濟處在高速增長的過程當中,財富在快速的積累,我覺得,在一些消費觀念方面應盡早成熟,有著正確的認識,特別是在住房、大件消費品及高檔名牌產品的消費觀念上,盡早做調整,更多認識到當中的利弊。這可能是對年輕人的發展,未來的人生、事業上的追求會有很大的幫助。日本作為走過來的國家,新一代年輕人的這種不購物、不買高檔品的消費觀,對我們的消費者應該有很多啟發。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