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鞋老板遭遇欠薪招工困境 如何尋找出路
從廣州開往東莞的大巴上,45個座位,卻坐著不足10個人,顯得有些空蕩蕩。而以往,45人座的大巴車,基本上被拖箱帶包的人填滿了大半的空間,時常還滿座。
進入東莞汽車站后,也顯得格外冷清,幾名公交車司機甚至趁機在車上打起了盹。
“人去哪了?3500元的月薪都未必能找到工人。”一位在東莞鞋業摸爬滾打了二十多年的制鞋老板發出這樣的感嘆,而他那家800多名員工的鞋廠目前也處于搖搖欲墜之中。在接受采訪時,他都不在自己的辦公室,而是選擇在旁邊的制鞋樣板間里。因為,他不愿受上門追債的供應商干擾。
躲過了2008年金融危機的他,雖然這幾年來一直在試圖擺脫為他人做嫁衣的代工廠命運。但是,在新的經濟周期調整面前,他卻有可能“壯士未酬身先死”。高企的制造成本、高額的渠道拓展費用,加上今年內外銷市場一齊縮水的擠壓,令他在轉型升級的路上,上不去下不來,隨時都可能發生資金鏈斷裂。
向來豪爽好客的他,兩三年前時常花幾千元請朋友吃一餐飯,今天卻因不舍得掏出1000元買個小零件而讓他那輛寶馬車“歇”在了廠里,專職司機也被派往另一崗位。
遭遇困境的絕不止這一家鞋企。作為全球最大制鞋基地的東莞,一路上不時可以看到空蕩蕩的廠房在招租。當低迷期已經維持很長一段時間后,當制造業遭遇寒冬這類新聞已讓人讀膩時,當人們以為轉機即將出現時,孰知最艱難的時刻才剛剛到來。現階段轉型升級異常艱難,除了資金問題,配套環境也在變差。向來制造中高端鞋子的東莞,如今在鞋材市場里幾乎難尋到好的橡膠鞋底,除非從意大利進口。因訂單價廉,鞋企紛紛采用PVC鞋底代替,導致橡膠鞋底制造萎縮。
勞動密集產業出路究竟在哪里?大多數以出口為主的東莞制鞋老板們現階段陷入迷茫和痛苦中。
在離開東莞的路上,多處燈火璀璨下映射著的“世界鞋業總部基地”廣告牌,似乎還在激勵著這個行業的斗志。在優勝劣汰的殘酷競爭中,總應該有些企業可以在這輪前所未有的行業洗牌中“鳳凰涅槃”吧?或許將來也能出現如英國JohnLobb這般的鞋品牌。JohnLobb于19世紀在倫敦圣詹姆士街開設鞋店,品牌超過100年,主要是堅持以純手工方式制鞋,顧客從量腳、制腳模、試穿到收貨通常需要9個月,所有工匠技術傳承自少數名師,每年制作不到500雙的JohnLobb皮鞋,每雙都是藝術品。傳統工匠敬業的精神,代代相傳。
當大量鞋企倒閉或轉移時,始終還是會有企業在大浪淘沙中留下來成為佼佼者。但是,在東莞這塊因承接世界產業轉移而在二三十年間迅速膨脹起來的松動土壤里,缺乏藝術氛圍和文化沉淀,能否孕育出世界一流的百年品牌,依然是個未知數。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