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紅門服裝地下城計劃已上報北京市規劃委
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服裝集散地,大紅門同時遭遇環境治理的困境。近日在北京市十四屆人大二次會議市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咨詢活動上,北京市規劃委副主任周楠森表示,已經接到大紅門“地下城”的計劃,目前還要進一步論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豐臺區組織設計單位已經做了一個(地下城)方案,會和地鐵8號線有個銜接作用。”周楠森告訴記者,地下空間綜合利用可分為“大綜合”和“小綜合”,大綜合包括地下停車場、綜合功能開發等,還有市政交通走廊等,充分利用地下空間把周邊地塊和功能區及地鐵相連接。從目前上報的材料看,大紅門“地下城”的規模并不屬于“大綜合”。
為充分利用8號線,豐臺區相關部門提出《北京地鐵8號線三期木樨園橋南站至大紅門橋站區段地下空間一體化概念設計》并已完成專家咨詢,劃出了以地鐵站點為核心的地下空間開發和周邊連通的范圍,并基于對區域交通問題的分析,重點提出了規劃大紅門路的南北疏通等方案。
據了解,大紅門地區隨著城市化進程,其配套設施已跟不上發展,周邊環境臟、亂、差,交通擁堵問題突出,低端的業態亟待升級調整。市規劃委豐臺分局相關負責人曾稱,豐臺計劃對大紅門區域地上、地下空間進行梳理。去年,市規劃委公布了地鐵8號線三期的情況,其中有3站經過大紅門區域,分別是木樨園橋南、大紅門、大紅門橋站。
相關鏈接:
加快推進經濟結構調整,要下足“進”的功夫,做好“退”的文章,這句話被明確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而對擁擠不堪的大紅門地區來說,“退”恐怕是當務之急。市人大代表、豐臺區委書記李超鋼在昨天的市人代會豐臺團小組討論時表示,大紅門地區將不再新建市場,批發和倉儲功能也將外遷,目前已在河北和遼寧選取了三個地方建設商貿城來承接這些功能。
李超鋼坦言,推動大紅門地區的升級轉型難度不小,會觸動一些市場主體的利益。外遷不是唯一解決方法,可以通過功能分解、市場升級實現。張玉璽對北京晨報記者表示,新發地市場將進行產業升級,在市場的西南角建造一座占地20萬平方米的現代化全自動冷庫,預計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我們用幾十人就可以把整個大庫管理好了,勞動力至少減少80%,控制了產業人口。”張玉璽代表認為,解決批發市場帶來的城市病,除了“內升”還要“外擴”,把倉儲功能外遷。今年新發地市場將把倉儲等占地大、效率低的低端業態向外轉移,目前新發地市場在河北永清、定興、高碑店、灤平都已經建立了基地。
李超鋼表示,除了大紅門,豐臺還有其他批發市場,目前正在逐一研究出臺方案,涉及建材、汽配、小商品、花卉等領域,凡是屬于批發性質,不符合首都功能的,將引導逐步退出。據統計,批發市場經營人員帶來的外來人口比例是1比5,也就是說,一個人經營,會帶來5個外來人口來北京生活居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