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莎百貨是退出還是調整?
2008年進入中國市場的瑪莎百貨,除了進駐上海外,還陸續將門店開到了青島、常州、寧波、武漢、溫州、蘇州等二三線城市。“實際上,瑪莎剛剛進入中國市場時,由于其品牌優勢,拿貨的成本比一般的百貨品牌要低不少。”業內人士稱,瑪莎百貨此番關店,原因在于水土不服而導致的經營不善。
瑪莎官方給出的解釋稱,這并非其撤離中國市場之舉,而是進行資源整合。在減少上海周邊城市店面數量的同時,瑪莎仍有在北京和廣州等地開設新店的計劃。除此之外,瑪莎會對區域內可能的當地合作方進行評估,同時考慮通過網絡銷售擴大在中國的品牌知名度。
不過,瑪莎百貨的困境并非孤案,英國零售企業在中國市場的運營似乎都不太順利。在此之前,英國零售商樂購也曾在中國市場遭遇經營困境,最終在和華潤萬家合作成立的運營中國業務的合資公司中,僅占少數股權。而建材行業的巨頭百安居(母公司為英國翠豐集團),在經歷多年虧損后,將中國公司70%的股權賣給了物美集團。
雖然上述三家企業所屬的行業不同,面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但都被業內人士詬以“決策低效”“水土不服”等毛病。RET睿意德董事索珊表示,國際品牌決策層面在海外,其經營策略的調整很難及時應對區域市場的變化,這也是它們在消費者更敏感、更善變時代遭遇到的重要挑戰。
瑪莎百貨如今的處境,也折射出百貨業態在中國市場的日漸頹落。
在瑪莎宣布關閉上海大區5家門店之前,百盛已經在中國關閉了至少7家門店。2014年12月1日,位于北京西直門商圈的日資百貨華堂商場正式關店,這是這家傳統百貨近期在北京關閉的第三家分店。
據RET睿意德中國商業地產研究中心統計,僅在2014年,大型連鎖百貨樣本全年關閉26家店。其中,百盛百貨、中都百貨和伊藤洋華堂各關閉3家,其他包括寶萊百貨、尚泰百貨、新光百貨、王府井百貨等在二三線城市均有閉店。僅一線城市的北京就有1家百盛和3家華堂閉店。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統計也顯示,2013年擁有大型店鋪最多的連鎖百強企業門店增長率只有7.6%,為15年來最低增幅,而2014年預計僅在5%左右。
“百貨行業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了。”北京志起未來營銷咨詢集團董事長李志起表示,首先,電子商務對傳統百貨門店的沖擊越來越大,對消費者的分流作用越來越明顯。其次,百貨業態在消費體驗上不如購物中心,在便利性上敵不過便利店,已經沒有了競爭優勢。最后,百貨業態在前些年擴張太快,而實際上行業蛋糕沒那么大,也導致今天的閉店潮。
索珊也指出,在電商的沖擊下,聯營模式下“千店一面”的通病成為如今百貨業態經營舉步維艱的重要原因。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