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談歐色變”? 主戰場的勝利與憂慮
縱觀幾年來歐盟在反壟斷法上的作為,歐盟在反壟斷領域的大力出擊固然樹立了榜樣,令人擔憂的是,其中一些處置方法是否會令后來者“談歐色變”? 近兩個月來,歐盟的反壟斷高潮一輪接一輪,無論是懲罰性制裁,還是出于地方保護主義考慮,歐盟的高額罰金“大手筆”令全球范圍眾多企業瞋目結舌的同時,也讓全球經濟界把目光齊齊聚焦過來——歐盟已成反壟斷主戰場。 在歐盟這個反壟斷法主戰場,即便是美國跨國企業巨頭也未能幸免,只要有違,同樣被處于巨額罰金。以致于,有關歐盟反壟斷的一舉一動都那么動人心魄,歐盟的每一項法規舉措都足以刮起一陣旋風。對于歐盟而言,只要對自身有利,不論“新仇舊恨”,都應一概算清。 9年前,著名IT巨頭微軟公司被指控意圖利用自己在個人電腦操作系統市場上的絕對優勢以擠占服務器軟件市場,其表現是微軟公司拒絕向服務器行業的競爭對手提供相關技術信息,導致競爭對手開發的軟件無法與微軟“視窗”(Windows)操作系統充分兼容……2004年3月24日,微軟被判4.97億歐元的巨額罰金,當年7月微軟支付了罰金;及至2006年7月12日,歐盟決定對微軟公司再次處以總額2.8億歐元的罰款。 盡管“受裁”后的微軟“視窗”產品市場反映平淡損失慘重,微軟因此花了不菲的代價進行抗訴,然而,望眼欲穿的微軟等來的是今年9月17日的初審判決:維持原判!當天,微軟股票大跌。 在全球經濟總體騰飛的態勢下,歐盟在反壟斷方面重拳頻出,不斷刷新罰金記錄:2001年,8家參與非法卡特爾的維生素生產企業被罰總額8.85億歐元,今年2月,5家結成非法卡特爾的大型電梯公司被處以9.92億歐元罰款。 作為游戲規則制定者,歐盟有著生殺予奪般的大權。并不缺錢的歐盟在每次判決后都獲益匪淺,“其行為本身就是為了更大的利益!”也是在今年9月,遭受又一波反傾銷波折后中國泉州某著名鞋企老板曾如此感慨道。他的話反映出在歐盟遭遇市場經濟挫折后所有人的心聲。 盡管歐盟在處罰金時不可能沒有顧慮,但事實上的勝利讓其歡欣鼓舞般并未止步不前,相反,將一記又一記老拳連續打出:今年10月,1日歐盟委員宣布對全球第二大手機芯片制造商美國高通公司“濫用專利權”的行為發起反壟斷調查;3日,歐盟發表申明已對美國國際商用機器公司(IBM)收購瑞典Telelogic公司的交易申請展開深入的反壟斷調查,同日對威士國際組織(Visa)處以1020萬歐元罰款,以懲罰這一全球信用卡巨頭拒絕接納摩根士丹利成為其會員。 事實上,歐盟的“大棒制裁”維護了成員國的經濟利益。“歐盟的舉動從經濟上說,是為了保護歐洲軟件開發公司的利益,通過對微軟的懲罰性措施來給歐洲的軟件公司‘充血’;而更重要的是從信息安全角度出發,擔憂電腦操作系統都捏在一個外國企業手中,會構成某種無形的潛在威脅。”上海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研究所王中美副研究員這樣分析微軟事件,“但歐盟的做法是否有著濫用權力的嫌疑?” 據悉,目前大多數國家都鼓勵技術創新,企業若通過自身研發或聯合研發新技術取得市場優勢乃至壟斷地位,便可以豁免于反壟斷法。但若企業濫用其優勢地位,妨礙公平競爭,政府則有權依據反壟斷法進行監管。 然而,該如何判斷企業是保護還是濫用技術優勢,政府是合法還是濫用干預手段?歐盟的反壟斷體系其嚴密程度固然值得稱道,但問題在于,反壟斷法在經濟學與法學上的依據和尺度相對模糊,如果濫用,勢必會對經濟帶來惡劣影響? 其實,在當年美國司法部對微軟的訴訟中,就曾經有百位經濟學家聯名給國會寫抗議信,認為政府濫用了反壟斷法。業界擔心的是,繼微軟等著名企業之后,還將不斷有企業受到歐盟的反壟斷處罰。在這些被罰公司里,相當以部分是美資著名,歐盟成為反壟斷主戰場后,是否還會成為更多美資企業的噩夢?這是否會給歐盟以及美國原本因經濟執法上的分歧更添一分? 縱觀幾年來歐盟在反壟斷法上的作為,歐盟在反壟斷領域的大力出擊固然樹立了榜樣,令人擔憂的是,其中一些處置方法是否會令后來者“談歐色變”?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