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面對困境 中國鞋業(yè)以品牌突圍
據《香港經濟導報》報道,歐盟于2006年10月5日裁定,對中國產皮鞋征收高達16.5%的反傾銷關稅,為期兩年。這對中國皮鞋進入歐盟市場造成巨大阻力,再加上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中國制鞋業(yè)幾乎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 人民幣升值一毛 公司虧損千萬 人民幣升值對于像在大陸有近60條生產線的臺灣豐泰企業(yè)(9910.TW,下稱“豐泰”)這樣以出口為主的制鞋企業(yè)來說,目前影響還不大,豐泰新聞發(fā)言人陳麗琴說:“升值2%企業(yè)還可以調整過來。”但她同時強調:“假如人民幣繼續(xù)升值,豐泰未來擬將生產線轉移到比較有競爭力的地方,大陸一些長期的訂單將被越南、印尼所取代,這將是一種選擇。”豐泰是美國耐克公司(Nike)全球第二大OEM(原始設備生產商),制鞋產能緊隨臺灣寶成集團(9904.TW,下稱“寶成”)之后,所產耐克鞋基本上都出口。 業(yè)內人士透露,豐泰等代工企業(yè)的利潤并不高,耐克等鞋廠給予它們的代工費約占鞋子報價的8%(不含材料與人工費)。人民幣升值2%,無疑會壓縮這些企業(yè)的利潤。陳麗琴也承認,公司的利潤受到一定擠壓。東莞臺商協會會長郭山輝對此表示認同:“這意味著企業(yè)的成本增加了。” 而對一些大陸企業(yè)來講,其經受的壓力則更大,“人民幣升一毛錢,公司就虧上千萬。”在2006年10月舉行的百屆廣交會上,記者多次聽到出口商們這樣抱怨。2005年7月22日,美元兌人民幣的匯率是8.26元,而到了百屆廣交會則已變?yōu)?.9元多。廣交會的成交壓力陡然增高。而一些善用現代金融工具規(guī)避匯率風險的企業(yè)則能大大降低經營風險。 在廣交會現場,一些鞋企表示,在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價格暴漲之下,不提價企業(yè)根本沒法生存下去。雙星進出口有限公司的經理蔣連鐸說:“一些帆布印花鞋的出口均價達到了3.5-3.6美元,而今年春交會上,這類鞋的出口價不會超過3美元。”問題是提價后,誰來埋單? 應對人民幣升值 廠商各顯神通 一方面,中國出口企業(yè)想提價彌補損失;但另一方面是習慣了購買“物美價廉”的海外采購商,他們不愿意把既得利益拱手讓人。歐洲采購商德約卡夫先生告訴本刊,中國同類產品往往有很多生產企業(yè),參加廣交會的畢竟是少數規(guī)模比較大、品牌比較響的廠家,場外的眾多企業(yè)很有可能更具有拿訂單的欲望而愿意保持原有出口價格。“因此,在廣交會上最好不要急著成交,也許我們還可以找到新的合作伙伴獲得更滿意的價格。” 記者在廣交會上發(fā)現,除提高售價外,一些企業(yè)也通過其他方法消化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其中,提高產品附加值、簽訂短期合同、使用各種金融工具成為眼下最有效的應對“法寶”。 溫州皮鞋生產大戶泰馬集團商務部的張星波說,泰馬一直堅持高中檔定位,在100多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品牌,年出口的70%是自有品牌,每雙鞋子的出口價格在20多美元。由于產品附加值高,“人民幣升值對企業(yè)的壓力并不大”。 在中國鞋類產品出口海外市場的過程中,曾經遭遇過“西班牙焚鞋”、“俄羅斯查封”等事件。地處溫州的一家出口企業(yè)向本刊分析,出問題的基本上都是低價位的皮鞋。這些鞋商大部分是使用當地原材料生產,然后將成品鞋出口到國外,一旦人民幣升值幅度過大,這些制鞋企業(yè)就會遭遇更大的壓力。在經受西班牙焚鞋事件和俄羅斯扣鞋事件之后,作為品牌知名度較高的奧康皮鞋一直備受媒體關注。在接受本刊采訪時,奧康集振滔曾明確提出:“要以品牌應對挑戰(zhàn),使其超越文化、地域、民族、國家的界限,成為一種全球共享的時尚。”據了解,西班牙和俄羅斯都是奧康出口的主要國家,但在兩次事件中,奧康均毫發(fā)未損。業(yè)內人士分析,這就是品牌的力量。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fā)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fā)言請遵守相關規(guī)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