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服裝鞋帽網首頁 > 正文
十大理由論中國服裝品牌的崛起
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進入一個非常時期,困難擺在面前,契機也在眼前。如何在國際國內嚴峻的經濟形勢下,抓住機會,打造“中國核心競爭力”,再次成為中國的有識之士們思考的一道命題。
要想打造中國的核心競爭力,打造中國商品的“核心競爭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品牌”戰略的提出,中國紡織服裝業的“戰略轉型”已經勢在必行。中國本土服裝品牌的發展和壯大,是提升中國商品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一步。
中國本土服裝品牌的崛起,條件諸多、理由充分:
理由1
經濟總量快速增長
為中國服裝品牌的成長與壯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環境和發展契機。
近年來我國的GDP增長迅速,據有關數據統計,2007年我國人均GDP已達到2400美元;上海、北京、廣州、深圳和蘇州等主要城市的人均GDP已經超過5000美元,其中,上海已經突破12000美元大關。預計到2010年我國人均GDP將有望突破3000美元。
根據美林和凱捷聯合發布的《亞太區財富報告》,截至2007年底,中國達到510萬美元的富裕人士接近50萬;而未來5年,中國百萬美元資產家庭數量將會再增長一倍,接近100萬戶。
據不完全統計,擁有20萬美元以上資產額的中國家庭數量增長更快,預計到2011年將突破1000萬戶。如果以每戶人家三名成員的數字計算,人數有近3000萬,這相當于歐洲一個中等國家人口數量的總和。
根據國際經驗,一個國家人均GDP超過2000美元,消費將會進入快速增長期。在中國,快速增長的富裕階層和強有力的GDP增長速度,將給中國帶來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旺盛的消費能力。
雖然當前,正值全球金融危機,眾多國外知名品牌公司的資金流動性減弱,開始邁入品牌發展的蕭條期,但是這恰恰為中國新品牌的誕生、發展和老名牌的壯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經濟環境和發展契機。
理由2
消費趨于理性
盲從與被動將不再是消費主流。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國民的消費觀念日趨成熟和理性,不再唯洋是從。中國服裝協會副會長陳大鵬曾說,現在的品牌不是簡單冠個洋名,搬個洋品就能在中國市場長驅直入了,我們的消費者完全有自己判斷市場的能力。
據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信息中心的調查顯示,我國青年的消費觀在經歷了一個浮躁的從眾消費觀階段之后,逐漸進入理性消費階段。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從眾消費觀”在青年人中逐步退場,他們注重個性化的自我消費形態,開始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產品適合自己;他們也大多熟悉國際知名品牌和品牌所具有的文化內涵,并非如以往一窩蜂似地追趕市場上時興的東西,青年對商品的質量、性能、價格往往貨比三家,減少了盲從和被動。
這樣的消費心態,客觀上有利于民族品牌的孕育,對其成長也有著一定的群眾基礎。
理由3
產業鏈完善齊備
為打造優秀的中國服裝品牌提供了質量保障。
中國擁有完善的服裝加工和生產體系。它從服裝的原材料(包括紡織、織布、印染、后整理等)到后期服裝的精加工形成了一個龐大和完善的產業鏈,其綜合配套率(包括機器和零配件)穩居世界第一。此外,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世界名牌加工基地,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些都是中國為自己品牌做出優秀產品的質量保障。
理由4
時尚媒體日益成熟
與國際時尚信息同步的傳媒機構已經形成。
中國已經出現了能在第一時間與世界信息同步的媒體機構。如轉播過精英世界模特大賽等知名時尚賽事的中央電視臺,連續幾年成功舉辦了“風尚大典”且在上海本地異常活躍的生活時尚頻道等。此外,我國時尚類雜志名目眾多,且銷售量逐年攀升,如《周末畫報》最高發行量高達150萬份。強大的發行規模、即時的資訊渠道都顯示出國內能發布時尚信息的一流媒體已日趨成熟。
理由5
商業環境逐步現代化
規模級的商業區為一流服裝品牌的生產、展示和銷售創造了優良的商業環境。
我國以上海和北京為中心的大型城市已初步完成向國際化商業城市的轉型。據統計,2006年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為88.7%,其次為北京,為84.3%;而截至2007年,北京市營業面積超過一萬平方米的大型商場共有100家,其中百貨商場就有63家。而在上海,以中信泰富、恒隆廣場和梅龍鎮伊勢丹為首的“金三角”購物帶,以港匯廣場、正大廣場為中心的航母級的購物中心等商業區更是比比皆是。這些都為一流品牌的生產、展示和銷售創造了優良的商業環境。
理由6
會展業蓬勃興盛
不僅為服裝品牌的發布搭建了良好的平臺,也為拉動經濟起到了促進作用。
中國的會展業發展到現在,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其會展數量和規模不斷擴大。
2005年,中國有4900家專業展覽公司,比2004年增加了25%;展館可供展覽面積達322萬平方米,比2004年增加了11%;在國內共舉辦了3800個展會,比2004年增加了6%;出國辦展950個項目,比2004年增加了26%。
2001年~2005年的5年中,中國國內展覽項目數量以年均16%的速度增長;出國展覽項目數以年均19%的速度增長。中國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展覽市場。到2006年末,中國共擁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各類會展中心和展覽場館170家,可用于展覽的總面積達536.58萬平方米,其中近三分之二為室內展館,三分之一為室外展館。展覽總面積已居世界前列。
國內的服裝展會,如北京的中國國際服裝服飾博覽會、上海的國際時裝周也進行得如火如荼;而一些國際知名展會,如巴黎的PV展(即第一視覺面料展)也都選擇中國作為自己全球巡回的一個站點。這些都為品牌的誕生和作品發布創造了良好的平臺。
理由7
教育接軌國際
全套引進國外教育模式、大量引進國外專業設計師作為教師,為品牌的孕育和品牌設計師的發展創造了有益的土壤。
國內的高端服裝教育也開始與世界接軌,其時尚信息的研究已經與國際同步。如全套引進國外教育模式、大量引進國外專業設計師作為教師、使用全英語國際化授課方式的上海大學-巴黎國際時裝藝術學院,從創立初期就建立了由國外時尚專家組成的信息中心,每年定期對外發布最新的時尚資訊,該中心搜集分析的時尚信息常年被國內主流媒體引用,如上海發行量最大的報刊《新民晚報》。學院內還成立有時尚文化研究室和世界奢侈品牌研究中心。擁有這樣信息平臺的時裝學院為國內時裝產業輸送了大量新鮮血液,培養了國內第一批本科學歷的制版師,不少學生在國內外設計大賽中紛紛獲獎。這些,為品牌的孕育和品牌設計師的發展創造了有益的土壤。
理由8
學習范本近在眼前
了解國際時尚品牌的操作模式,鍛煉“與狼共舞”的應對力和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國際知名服裝品牌自上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進入我國市場,特別是90年代后期以來,國外的服裝品牌明顯加快了進入我國市場的步伐。
據有關資料介紹,目前有大約60多個世界頂級服裝品牌和500多個世界知名服裝品牌在中國市場立足。在北京和上海等經濟發達的中心城市,不僅高檔服裝市場為國際品牌所占據,而且國際知名服裝品牌已開始向中高檔,甚至中檔服裝市場快速滲透。如今,無論是老牌時裝品牌如范思哲、紀梵希、阿瑪尼、圣羅朗,還是相對年輕的時裝品牌,如D&G,馬克·雅各布、羅伯特·卡瓦利等,都能在國內大中型城市內找到專賣店。這雖然給民族品牌造成了一定的競爭壓力,但是也讓民族品牌通過實戰了解了國際品牌的操作模式,鍛煉了其“與狼共舞”的應對力和適應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理由9
四季分明利于服裝業發展
不同的季節都有相應匹配的服裝品類,保證了對各類服裝的需求空間。
我國的各大主要中心城市,如上海、北京,它們的緯度適中(分別是31.14度和39.54度),氣候宜人,四季鮮明,春夏秋冬溫差明顯,不同的季節都有相應匹配的服裝類別,保證了對各類服裝的需求空間。而有些熱帶國家,一年到頭只有一個季節,即夏季。在這樣的國家里,幾乎都是清一色的T恤、短褲、裙子等夏季的衣物,人們不需要茄克、毛衫和大衣,這就局限了各類服裝的發展。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縱觀當今世界的五大時裝之都,它們的緯度也都在三十至五十度左右,如倫敦51度、巴黎48.52度、米蘭45.28度、紐約40度、東京32.5度等,。這些城市都氣候適宜,為服裝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客觀保障。
理由10
民族品牌日漸成熟
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設計師和品牌為拉動消費需求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民族心理呼喚民族品牌,我們的鄰國,日本或韓國的民眾,在將他們的愛國熱忱傾注在本國品牌產品消費上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一種以質優作為消費標準的消費習慣。而作為生活在一個擁有上下五千年歷史國度里的我們,更急需一大批屬于自己的品牌來承載這種民族依托,釋放這種民族自豪感。
如果說過去,我們的愛國熱情還僅僅停留在抵制某國產品層面上的話,那么現在,最好的方式無疑就是創造自己的品牌。
其實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內某著名設計師曾在1990年應國際羊毛局邀請,向全世界發布1991年的52種流行色和200件套最新款式,這不僅是我國設計師首次贏得世界權威組織的承認,也讓我國民眾為這一設計師品牌的出現感到振奮,而當其產品在婦女用品商店上柜時,更是吸引了大批的訂購。
一個民族品牌的出現,除了滿足人們心理上對于民族品牌的需求,獲得民眾強烈的支持外,我們的政府通常都會對民族品牌予以一定政策上的支持,包括在稅收上、資金上、市場準入上等,其目的自然是希望通過消費本土品牌產品來拉動巨大的內需市場。像中國如此巨大的內需市場,如果完全通過消費國外品牌產品來滿足

世界服裝鞋帽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世界服裝鞋帽網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世界服裝鞋帽網sjfzxm.com",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