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制造升級就是“再擰一把干毛巾”
知名旅日學者俞天任日前在署名文章里點明了日本低端制造業的升級秘訣:“絕大多數日本低端制造企業面對外部壓力唯一能夠選擇的道路就是不斷挖潛改革,用日語說來就是‘再擰一把干毛巾’,改進生產工藝和流程,降低造價,加快速度,同時引進新設備和新技術,生產國外還暫時不能生產的產品。最理想的是能夠開發出有市場的新產品,這樣就能一舉走出困境。”在文中,生產螺釘的“竹中制作所”成為日本低端制造企業的升級縮影。
東大阪市有一個叫“竹中制作所”的小企業,從二戰前就開始生產飛機和艦船用的螺帽、螺栓,最風光的時候曾經有過220名員工,年間產值40億日元,贏利3億日元。但從1984年開始連續四年出現赤字,產值下降到17億日元,公司開不下去了。
這時候日本來了泡沫經濟,螺帽、螺栓的價格又上來了。別的同行公司又開始重新擴大規模,添置設備,但竹中制作所的社長竹中弘忠沒有這樣做,他認為這種誰都可以制造的普通螺栓、螺釘已經找不出理由在日本繼續制造了,目前的好景氣應該只是暫時的,接下來肯定是絕對的不景氣,對策要么是關門歇業不干,要么就得做別人做不出來的東西。
這時有個在煉油廠工作的朋友向竹中社長提了一個建議:開發能夠防止海風里所含有的鹽分侵蝕的螺栓。普通的鍍鋅螺栓一般在使用100小時以后就開始生銹,給海上和海岸附近的石油設施的維護造成非常沉重的負擔,如果能夠開發出耐腐蝕的螺栓,四面全是海洋的島國日本應該有很大的需求。
于是,竹中制作所花了5年時間,終于研發出一種叫做“TAKECODE-1000”的特殊鍍膜螺栓。新產品出來了,但是竹中制作所花了3年時間也沒能在國內銷售出去一根螺栓。這是因為日本的大公司以保守著稱,特別在自主采用新技術和新工藝方面更是如此,如果有誰主動去采取新技術和新工藝而發生了事故,那么這個人必須承擔全部責任。
到了第三年,竹中社長只好把目光轉向國外。竹中社長帶著樣品和測試數據親自去了美國休斯頓的埃索石油公司總部,埃索石油公司經過仔細的審查以后把竹中制作所的名字和他們名叫“TAKECODE-1000”的特殊鍍膜螺栓刊登在他們公司的《Master Vendor′s List》(主要配件供應商名單)上了,但并沒有實際購買。
不過這對于竹中制作所來說已經足夠。竹中制作所再拿著這本名冊滿世界去找買主,最后第一筆生意是和馬來西亞國營石油公司做的,以后美孚和殼牌石油公司也開始使用這種產品。這時候原來再三拒絕使用的日本公司也爭先恐后地開始使用竹中制作所的產品。現在竹中制作所產品的90%實際上是在日本國內銷售,外國公司反而弄不到了。
一般的螺帽、螺栓每噸的售價在10萬~15萬日元,而TAKECODE-1000的售價是100萬日元左右,這種螺栓單純從造價的觀點來考慮沒有必要如此講究,但現在還沒有人能夠拿出能夠在同等條件下使用的“山寨”產品,而海上石油開采,海岸石油設施以及和原子能有關的設施離開了TAKECODE-1000無從談起,因此人們也只能忍受這個高價或者說天價。
編輯點評:竹中制作所由衰轉盛的升級關鍵,就是固守已有的螺帽、螺栓生產經驗及技術優勢,在別人行將放棄的“干毛巾”上挖潛,通過原材料及技術工藝的局部革新,拓展原有產品的應用領域,打造別人無法模仿的獨特競爭力。從經濟學的角度考慮,“再擰一把干毛巾”的機會成本遠遠低于“再買一條新毛巾”,產品升級轉型比起企業改弦更張無疑是更為明智且現實的選擇。
從產品模式來說,同為機械零部件制造業,竹中制作所的發展經驗對國內紡織器材企業來說尤其具有借鑒意義。眼下,國內紡織器材市場前景看好,無論高端或中低端器材生產企業看起來都是一片市場升平的繁榮景象,不過從長遠來看,生產低端紡織器材的中小企業遲早會面臨優勝劣汰的危機。那時,被逼之下的產業升級就成為企業不得不選擇的生存道路。而掌握了機械零部件通用制作技術的紡織器材企業,完全可以將視野放得更開闊一些,在汽車、機床甚至船舶行業領域尋找小小零部件的生存之道。
企業只有找到了生路才意味著升級成功,反之就是廢業或者破產倒閉。而產業升級也并沒有什么現成的道路可走,這時不妨借鑒魯迅先生的一句名言:“其實這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企業要做的則是成為某條升級道路的先行者。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