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制革廠謹記前車之鑒的失敗教訓
中國與納米比亞有著十分良好的傳統友誼,兩國建交以來,各個領域的合作發展順利,尤其在經濟領域成功合作的例子不勝枚舉。但是其中也有敗筆,中國以政府優惠貼息貸款援建的納米比亞北方制革廠項目就是一例,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北方制革廠陷入困境
北方制革廠位于納米比亞北部的翁丹瓜市,該項目于2000年3月由中納有關當事雙方正式簽署合同,隨后動工建設,于2002年4月建成。這一項目是由中國進出口銀行向納方提供5000萬元人民幣的政府優惠貼息貸款,再由一家中國公司以承包方式負責廠房的土木工程建設、機器設備的提供、運輸、安裝、調試及對納方人員的技術培訓。中國公司完成上述任務后,及時將該項目移交給納方,此后由納方獨立經營、獨立管理。
該廠由中國公司承包建設,建成后由納方獨立經營、獨立管理,這個要求是由納方提出來的,中國承包公司積極響應。這項交鑰匙工程得到了當時中國駐納米比亞大使館的支持和國內主管部門的批準。對此結果,納方表示滿意,獲得這一承包項目的中國公司更是高興十分,對助其承包成功的有關領導的感激之情自不必說。
這件事當時辦得確是皆大歡喜,殊不知卻從此播下了“麻煩的種子”。該項目自2002年4月26日移交給納米比亞北方制革有限公司獨立經營后,情況即急轉直下。我于2002年8月初到該廠了解情況時,看到工廠管理不善,員工流失,機器損壞,開工嚴重不足,產品滯銷,處于半癱瘓狀態,一片蕭條景象。
一些項目不宜以承包方式援建
北方制革廠在移交給納方后很快陷入困境,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也不便說。我只想說明一點:即采取搞承包、搞交鑰匙工程這樣一種援建合作方式是這一合作難以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用政府優惠貼息貸款以工程承包的方式,援助一些包括非洲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建設一些項目,并非都不可行。可行與否,要看具體情況而定。對有些不宜采用承包方式與之合作的國家或項目,則不應采取這一方式。
我到納米比亞工作前曾任中國駐萊索托大使。其時,也是上述同一家中國公司要在萊索托使用政府優惠貼息貸款搞援建,也是要以承包方式承建萊索托毛條廠,貸款金額也是5000萬元人民幣。當時使館經商處的同志表示同意。主要理由是:中國在萊索托援建的萊索托國家會議中心工程項目已經完工,從兩國友好合作關系的不斷發展考慮,我對萊索托的經援項目不宜斷檔,有援建項目總比沒有強。而現在有現成的優惠貼息貸款資金,也有毛條廠項目,為什么不上呢?
我的意見與他們有所不同。我認為不是不要搞新的援建項目的問題,而是不宜以承包方式搞交鑰匙工程,否則很可能后患難免。他們則力勸我說:“這個不必擔心,萬一該廠將來發生麻煩,我們這些人早就不在萊索托了,有問題也是后來的人去處理。”我更不贊同他們的意見了。我說:“不能為了自己一時的‘政績’,而給后來的人帶來麻煩,特別是給受援國帶來長期的經濟損失。”其他人講不出新理由,卻要我這個“少數”服從他們那個“多數”的意見。我不客氣地說:“‘多數’的意見不正確,當然不能支持。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