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里針”戳痛紡織業 憂大于喜企業無奈增加庫存
2010年,棉花價格大漲,讓棉花價格以平均每三天500元/噸的價格迅速下跌,一個月時間,棉價就狂跌了近4000元/噸。
棉價跌了,紡織企業是不是該高興了呢?事實并非如此。面對下跌的行情,紡織企業總體上憂大于喜。
“一般情況下,紡紗企業都會囤積3個月以上的棉花以保證原料的供應,而棉花價一下跌,棉紗的價格也跟著跌。高價的原料、低價的紗導致虧本難以避免。”浙江今日風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趙信表告訴記者,由于公司以前在國內的產棉區收購了一定面積的產棉基地,公司所需的棉花基本上都由基地自己供應,因此在這一環節影響并不是很明顯,但由于價格變動快,下降幅度大,不少客戶進貨的次數少了,進貨量也減少了。
據報導,雖然有時明知要虧,一些企業還是要“咬牙硬撐”。據介紹,之所以不敢輕易停工,是因為停工后很難在短時間內再招到工人,所以有的企業只能無奈增加庫存,但這種做法只能是一時之策,企業資金壓力會因此不斷增加。
從棉紗企業“出去”之后,棉花就踏上了第二次“旅途”,進入了棉紗經銷商的倉庫。一名棉紗經營戶告訴記者,他們從山東進貨,從棉紗廠進貨的價格,在路上運過來好幾天,等到了諸暨銷售時,價格已經低了一截,只能是虧本銷售。
諸暨市航洋紡織有限公司董事長章啟福告訴記者,現在棉紗價格跌得快、跌幅大,最要緊的就是出貨要快,現階段接短期訂單,相對來說風險容易控制一些。
在這場棉價大起大落的戲劇性轉變中,受影響的不僅僅是棉農,還有從棉花到紡織成品的這條產業鏈上的每一道環節,每一個經營者。如何建立利益均衡的互惠互利關系,保持棉價基本穩定,才是整個產業發展之福。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