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知名服裝品牌企業熱衷洋品牌收購
不管很多年前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是否明智,中國另外一家大公司海爾已經決定把這件事進行下去,收購三洋的部分電器業務及品牌使用權。
日前,海爾集團與日本松下電器旗下三洋電機達成初步協議,斥資約1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37億元)收購三洋電機在日本、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菲律賓及越南的洗衣機、冰箱和其他家用電器業務。
此樁交易最終完成后,海爾集團將獲得三洋電機在上述5國的4個生產基地、2個研發中心,以及6個本土化營銷渠道。海爾收購的資產中還包括三洋電機的洗衣機品牌“AQUA”。同時,在上述東南亞4國市場,在雙方約定的時間段內,海爾可以給其冰箱、洗衣機、電視、空調等產品打上“SANYO”品牌標識。
與當年的聯想集團一樣,海爾此舉旨在憑借自己出色的制造及成本控制能力,從三洋已經無利可圖的市場重新榨出油水,并且更關鍵的是,還可以借助三洋的品牌打開自己的國際化之路。聯想至今尚未獲得當初期待的國際市場和PC市場排名,并提前棄用了Think品牌。市場不同,時間不同,海爾想借助此次收購來拓展日本市場,勝算幾何,還未可知。
不只是電器行業,中國的服裝行業也不乏收購海外知名品牌的例子。
溫州誠隆公司收購皮爾卡丹的鞋等四類品種在中國的商標權,奧康集團收購萬利威德的大中華區商標及專利等所有權,雅戈爾并購香港新馬集團,李寧收購LOTTO品牌在中國地區20年品牌代理權,達芙妮收購了FullPearl……
收購了海外知名品牌就真的能搶占國際市場嗎?
2007年百麗收購了FILA在中國的品牌經營權,截至2008年年底,該業務虧損了3218萬港元,最終百麗只得選擇將其出售。緊接著,安踏收購了FILA,FILA雖是源于意大利的國際著名運動品牌,但它被收購后FILA在中國消費群體中的知名度卻不及百麗和吉爾達。目前,FILA在中國的品牌影響力和高端形象都日趨邊緣化。
其實,收購洋品牌只是有了一個新起點,僅僅靠炒作和“拿來主義”是沒有用的,真正實現洋品牌本土化,需要融合洋品牌的文化。收購洋品牌最難的問題并不是能否成功,而是并購之后,怎么把企業管理好、經營好。中國企業去海外收購,需要認真考慮管理團隊的國際化問題和管理團隊的融合問題。在海外并購方面,日本企業是前車之鑒,大多并購案并不成功,原因包括文化差異、語言差異、管理方法不同等。而美國企業的海外并購成功率很高,這是因為很多大型美國企業的并購工作已經做了很長時間,擁有極為豐富的經驗,他們知道重點在哪里、難點在哪里。
因此,對于期望通過收購洋品牌實現國際市場發展的中國企業而言,收購企業或品牌后最重要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原有企業與品牌的現有管理方式能否繼續為企業的未來發展提供源動力。從長遠來看,企業如果不能實現自有的國際人力資源體系的培養與建設,那么收購只能為企業帶來更多的成本支出與經營負擔。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