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行業校企合作開創新模式
目前我國的人才供求狀況面臨著一種矛盾:一方面。大量的大學畢業生找工作難;另一方面。企業又較難招聘到符合其崗位要求的畢業生。剛畢業的學生由于沒有工作經驗,對企業的生產過程不太熟悉,很長一段時間內難當重任。而企業招聘畢業生后,卻要求他們在短時間內能夠解決生產中的實際問題。如何尋找有效模式解決這一矛盾,以提高畢業生的職業技能,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壓力.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面臨的重大課題。
普通高校的傳統教育模式大多數是重理論而輕實踐甚至無實踐,培養的人才的很難適應當前社會的高速發展。著名教育學家呂型偉曾撰文對我國傳統教育進行了回顧與總結:教學內容死板,教學大綱多年不變;單純的知識教育,舊有經驗的復制,忽視實踐,沒有培養學生動手能力;以考試分數評高低;忽視人文教育,沒有進行全面素質教育等。
目前,各地涌現的各類大中專院校,特別是民辦職業教育院校,通過對我國傳統教育的反思,對新教育模式的不斷摸索,逐步形成不同于傳統教育的教育模式。職業教育采用“技能+學歷”的教育方法,在對學生進行技能培養的同時,也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采用“七分實踐,三分理論”的教育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教育風潮。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職業教育中探索出來的一條新道路。
近日,陜西科技大學皮革工程“達威卓越班”在我市瑞星皮革有限公司舉行開班儀式。海寧瑞星皮有限公司、浙江大眾皮業有限公司成為卓越班的實訓基地。這是我市企業與國內高等院校校企合作、培養專業人才的一次全新嘗試。
據了解,陜科大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首次與皮革企業合作開設皮革工程卓越工程師培訓班,將采取“3+1”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3年,在企業實習1年,注重學生的實習鍛煉。
首期培訓班由陜科大皮革專業、輕化工程等相關專業學生自愿報名,再經筆試、面試等環節,最終確定了30名大三學生來海寧實踐。在接下來的半年時間里,學生們白天在基地車間一線學習,晚上聽工程技術專家授課,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培養成為卓越工程師和皮革應用型人才。
瑞星董事長周驊表示,瑞星自2007年以來就是陜科大的校外實踐基地,已有多年合作基礎。這次很高興能成為培訓班實訓基地,是一次全新的合作模式。
“這次是實打實的實習,而不是短期的、走馬觀花式的。大三學生把身份轉換為企業工人,到一線去接觸各個生產環節。這樣的校企聯合辦學將一改原來課本與實際脫節的情況,讓學生能夠真正融入產業。相信通過這樣的培訓,將給皮革產業注入新鮮的血液。”周驊說。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