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皮革是否能拯救行業?
皮革行業能否主動轉型?
污染主要來自制革,治理技術成熟,治理成本也在可承受范圍內
“美麗中國呼喚生態制造,環保標準日趨嚴格將逼迫皮革行業加速推進轉型升級,發展環境友好、資源節約型的綠色皮革業。”中國皮革協會理事長蘇超英在接受中國環境報記者專訪時表示,皮革工業已經走過了以犧牲環境換取發展的時代,作為政府與企業間的橋梁和紐帶,協會有責任推動行業整體健康可持續發展。
在中國皮革協會制定的2013年主要工作計劃表中,編制清潔化生產技術指南、開展制革行業環保核查、技術和標準推廣及培訓、開展承接轉移制革基地示范點建設和老基地環保改造、提升工作等被放在了突出位置。
“就皮革行業的特點來看,皮革業本身是一個符合循環經濟范疇的行業,它是把廢棄的動物皮張變成光鮮、亮麗的皮革,最終制成各種的皮革制品。這個過程不僅避免了生皮的浪費及其因腐爛變質造成的環境污染,而且完成了對生皮充分的利用。”蘇超英認為,皮革行業的主要污染來自制革,所以為了保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制革業的節能減排也是皮革行業探索循環經濟道路的重要任務。
據統計,我國制革行業的污水量約為1.2億噸/年,占全國工業污水量的0.5%左右。目前的污染治理技術已經成熟,治理成本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平均每平方英尺皮革的治理費用約0.1元~0.3元。同時,行業越來越重視制革清潔化生產技術,其中廢鉻液廢灰液循環利用、保毛脫毛、固廢資源化利用以及中水回用等技術已經在行業得到推廣。
2010年初,中國皮革協會牽頭成立“制革行業環境自律行動小組”,其中,協助環境保護部開展環保核查成為一項重點工作,目前已經有67家制革企業通過環保部核查,列入制革行業環保達標公告名單。
生態皮革能拯救行業嗎?
生態皮革產能占總產能1/8,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2003年,中國皮革協會在“真皮標志”的基礎上,推出的適用于生態成品革的商標“生態皮革”,對成品革的生產過程清潔化和產品性能生態化提出了明確要求。
“從生態皮革推出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將近10年,從最初的12家生態皮革企業發展到現在的49家,生態皮革企業的產能達到我國制革行業總產能的1/8左右。”蘇超英告訴記者,生態皮革促進了制革行業提高環保意識,積極采用清潔化生產工藝、綠色化學品和先進的制革設備,生產出符合國內國際市場要求的皮革,同時要求制革企業加大環保管理、治理,采用先進有效的污水處理技術,在制革和污水處理的每一個環節全面體現環保理念。
據生態皮革年度統計顯示,2011年生態皮革企業節能減排成效顯著,在產量與上年持平的情況下,廢水排放量減少3.7%,氨氮減排9.6%,COD減排7%。
“為了鼓勵更多真皮標志企業使用生態皮革,未來還將組織成立真皮標志與生態皮革合作聯盟。”蘇超英向記者透露,通過上下游產業鏈的有效對接,提升并彰顯整個皮革產業鏈的生態特性,來滿足消費者對生態綠色皮革產品的需求。
怎么應對環保壓力?
發展皮革產業必須環保先行,否則民生問題只是空談
“客觀來看,雖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行業面臨的環保壓力仍然很大。”蘇超英認為,目前主要的困難和挑戰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國家環保要求和標準越來越嚴,企業必須不斷調整產品結構,采用新技術,去滿足越來越高的要求和標準;其次,環保執法不嚴的問題仍然存在,某些地方政府部門監管不力,使得部分本應早早關閉的不規范小制革作坊仍然存在;再次,如何處理發展和環保的關系仍然是重大挑戰,現在東部發達地區發展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高度,不僅有了資金支持,同時技術能力也能夠滿足更高的環保要求,但中西部地區在承接轉移的過程中,既要解決勞動力就業,提高老百姓收入,同時又要兼顧環保,這是有一定矛盾的。“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企業和執法部門一定要達成共識,就是發展皮革產業必須本著環保先行的原則,否則民生問題只是空談。一旦環保沒跟上,國家環保重錘一落,企業都要關閉或停產,根本談不上老百姓就業和致富。”蘇超英坦言。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