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裝企業多元化發展規避風險 魚和熊掌如何兼得
服裝企業多元化發展在行業內已為成常態,但一些企業卻在經營過程中受到了副業的拖累。近日,雅戈爾被曝患上“房地產依賴癥”,房產庫存高達200多億元;向新能源、金融領域擴張的杉杉服裝,也被曝出3年內服裝四次質檢不合格。服裝企業在謀求多元化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如何依托服裝企業的特點,協調好主業與副業的關系?
“空心化”現象成常態
近年來,隨著成本不斷攀升、產能過剩加劇,不少服裝企業做起了副業。雅戈爾、杉杉、紅豆、美特斯邦威等國內服裝品牌,都已成為做跨界生意的老手,紛紛向地產、金融等領域進軍。
“這就是常說的服裝企業‘空心化’現象。”昨日,中國服裝協會專家顧問團成員、服裝品牌經營戰略專家閔光亞在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很多服裝企業向其它行業進軍,卻讓自己擁有的服裝品牌成了空殼,這已成為目前行業內較為普遍的現象。
閔光亞表示,近年來鞋服業成本不斷上漲、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利潤不斷下滑,向其它產業進軍成為服裝企業規避風險的一大選擇。
“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服裝企業的短視、浮躁。”閔光亞介紹,很多服裝企業根本沒有打造“百年品牌”的計劃,看到本行業利潤收窄,其他行業利潤豐厚,就匆忙向這些行業傾斜。
“漢派服飾紅人、太和等品牌的衰落,就是典型案例。”閔光亞介紹,在他接觸的服裝企業中,很多都是賺了一點錢就不愿繼續做實業了。這些企業從實體經濟里賺到的錢,一部分集中于炒房、炒股、炒資源上,另一部分則進入私募基金、資本運作等領域。
多家企業被副業拖累
事實上,真正能夠從副業中掘金的服裝企業并不多,有些甚至反而被副業拖累。
最近,雅戈爾被曝患上了“房地產依賴癥”,此前多個重金拿下的地王項目如今多陷入銷售不暢的尷尬局面。商報記者查詢雅戈爾2012年年報發現,截至2012年年底,雅戈爾的存貨余額達234.73億元,其中地產業務庫存200多億元,占雅戈爾去年年末流動資產的七成。
另一家服裝企業杉杉股份的三大支撐性業務分別是服裝、鋰電池和投資。雖然杉杉股份在鋰電池和投資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在最近3年時間中,其服裝、棉襪等卻出現過四次質檢不合格,包括羽絨含量不夠、纖維含量不足等。
此外,紅豆股份2012年年報顯示,受房地產業務同比下降幅度較大影響,2012年公司凈利潤為同比下降18.66%,主營業務收入總體同比也略有下降。
“如果沒有詳細的規劃,盲目發展副業只會讓公司陷入混亂。”服裝營銷顧問桑偉勝昨日介紹,一方面,企業不停地涉足新產業,將原來產業的骨干人員進行分流,資金也開始傾斜,本行生意便會開始下滑,甚至出現虧損。另一方面,企業用做服裝的思維去做投資等新領域,就像現在很多傳統企業轉型做電子商務一樣,到頭來企業負擔只會越來越重。而這種“空心化”繼續擴大,會導致名存實亡的“僵尸企業”越來越多。溫州部分休閑鞋服企業出現倒閉,與這種盲目發展也不無關系。
渝企多涉足工業地產
最近幾年,重慶服裝企業也開始探索多元化發展道路。
以夢之詩、衣緹等品牌獨領重慶女裝市場的重慶睿誠實業(集團)有限公司,2009年投資5800萬元在空港新城新建設睿誠服飾工業園;去年年底,天派制衣、文君等品牌開始在現有的回興服裝城基礎上,搭建一個集出產加工、銷售、品牌孵化于一體的工業鏈集群,甚至還將逐步涉及出口商業、電子商務等業務,向服裝商貿跨界;今年1月,雨貝爾、阿莎貝佳、小辣妹等28家重慶服裝企業,共同出資組建投資服務平臺重慶尚盟實業有限公司,重點打造“西部時裝產業園”……
“傳統的服裝生產加工其實利潤很薄,只有10%左右。”昨日,天派制衣董事長曹毅向商報記者介紹,重慶服裝產業發展相對較晚,很多本土服裝企業都是處于傳統的制造加工階段,要做大做強就只有轉型,向商貿等多領域發展。這樣做,不但不會造成“空心化”,反而會對產業鏈形成補充。
“真正跨界發展的不多,多為涉足上下游產業鏈的工業地產。”市輕紡服裝商會秘書長李勇昨日向商報記者介紹,重慶服裝企業正處于大力創品牌的階段,橫向的跨界比較少見,主要是借服裝產業西進的機遇,大力發展工業地產,目前還沒有出現“空心化”現象。但在企業積累了一定資金、行業利潤下滑的情況下,圍繞產業本身的適當多元化擴張,不失為傳統服裝企業轉型的一個方向。
專家建議
“企業品牌”是核心
一方面是發展副業,另一方面是主業“受傷”,服裝企業應該如何平衡主業和副業的關系?在服裝品牌營銷專家艾浪滔看來,共同圍繞“企業品牌”做文章是問題的關鍵。
“服企多元化發展,一方面是做服裝相關產品,或者是主業穩定以后,向產業鏈的上下游擴展,發展副業。另一方面是進軍與服裝不相干、跨度大的行業。”艾浪滔表示,不管主業、副業是采用同一品牌戰略,還是多品牌戰略,企業必須要有一個核心的“企業品牌”,這是主業副業共同的核心。
艾浪滔表示,企業在多元化發展過程中,首先要圍繞“企業品牌”這個核心,來明確主業、副業的戰略定位,確定各自的發展方向和目標,讓主業、副業扮演各自合適的角色。
中國服裝協會專家顧問團成員、服裝品牌經營戰略專家閔光亞則認為,有些企業靠主業賺的是吆喝,靠副業賺的才是真正的利潤。但企業要意識到,主業創造的品牌、樹立的形象,也是一筆巨大的無形資產。品牌的影響力主要來自實業,因此企業一定要有“實業至上”的意識,把自己的服裝真正當作百年品牌來打造。
他山之石
從上下產業鏈著手
從最開始僅做內衣銷售,到如今發展成為集自主研發、設計、織造、染整、成衣加工、營銷及品牌管理為一體的企業,2011年還率先在江津珞璜工業園投資60億元打造中國西部服裝產業城……在發展副業方面,作為重慶的第一個全國服飾品牌馳名商標,金考拉服飾(集團)有限公司的做法或許值得其他企業借鑒。
“金考拉公司雖然涉足領域較多,但都緊緊圍繞著完善產業鏈的目的。”金考拉服飾(集團)有限公司楊建明表示,公司先是制定了“100億企業,100年品牌”的目標,保持“金考拉”核心品牌始終不變,涉足的其他領域全都是為這個核心品牌服務。雖然積累的人脈、信息都有共通之處,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不同領域也有專業的團隊來負責運營。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