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端科學技術的商品化探路
近日,由廈門精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與北服創新園共同推出了“在哪”智能鞋,該產品創新性地結合衛星技術、移動技術、云計算技術等高科技技術,實現了高端科技商品化。未來以科技進步為主要推動力的集約型經濟發展模式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主要方向,而尖端科技成果能否順利轉化為生產力也必將扮演重要的角色。我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尖端科技成果的轉化問題。但總的來說,與經濟發達國家的科技成果轉化率相比,我國仍存在較大差距。本期我們將與讀者分享幾個發達國家為促進尖端科技產業化而實施的具體措施。
加拿大大力支持大學尖端科學技術的商業化。聯邦政府通過撥款委員會對大學研究的資助約占整個大學研究經費支出的1/4,政府對這部分研究成果的商業化可發揮更大的作用。政府主要通過撥款委員會知識產權管理計劃、自然科學與工程研究理事會的概念即創新計劃等直接支持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每年約用1000萬加元支持這些計劃的實施。為了加快大學科研成果的商業化,撥款委員會計劃在未來3年內將這筆經費增加至3000萬加元。加拿大聯邦政府還準備在未來5年內專門撥出5000萬加元給工業部,用于支持大學科研成果的商業化。加拿大聯邦政府除了撥款支持政府以外單位從事科研外,自身也有一支科研隊伍。2002~2003年,包括國家研究理事會在內的國家實驗室的科研經費超過22億加元,在法規建設、環境保護和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英國科學企業挑戰計劃的重點是支持大學直接將尖端的科學技術商品化。該計劃將投資2500萬英鎊在大學建立8個創業中心,配備世界一流的設施,用于支持新設想及研究的商品化。在大學中培養科學創業精神,并將這種精神融入大學的科學與工程教育中。目前,已有55所大學參加了該計劃的競爭投標。大學挑戰基金創建于1998年,擁有種子資本5000萬英鎊,其中2000萬英鎊來自政府,1800萬英鎊來自衛康基金,200萬英鎊來自Gastsby慈善基金會,其余的由大學自籌。在研究成果轉化為產品的過程中,最初階段最為困難和關鍵。大學挑戰基金建立的目的就是在這一關鍵時刻給大學提供支持,鼓勵資助高校師生帶著創新計劃去與企業聯姻,促進技術及知識的轉移,加強更高技能的開發,以幫助科學家和企業家成功實現科技成果的商業化和產業化。
瑞士技術創新委員會于2005年2月啟動的“知識及技術轉讓”計劃的目的是,在加強大學向企業轉讓知識及技術的同時,激勵企業將大學尖端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產品。“知識及技術轉讓中心”是進一步加強聯邦大學、州立大學、應用科學大學、企業之間技術轉讓的跨行業的區域性機構。瑞士技術創新委員會根據與“知識及技術轉讓中心”簽訂的合同,對大學的知識及技術轉讓進行資助。“知識及技術轉讓中心”根據定性、定量指標,實行自行管理。瑞士政府在2005~2007年3年中為該計劃提供1000萬瑞士法郎資助。為了向私營企業提供關于新技術或專門技術的信息,以加強大學及公立科研機構與私營企業之間的合作,瑞士相繼在大學、研究所建立了許多技術轉讓站。技術轉讓站形式多種多樣,可以以一個大學為單位成立一個技術轉讓站。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