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用品行業回暖 市場格局正在轉變
最壞的時期已經過去
2013年下半年以來,體育用品行業六大港股上市公司股價的整體走向是微幅震蕩向上。其中,安踏體育的表現最為突出。今年6月該公司的股價還在每股6港元左右徘徊,此后開始微幅震蕩上升,直至10月初突破每股兩位數的大關,與行業沒有發生整體性危機的2011年旗鼓相當。截至12月16日,該公司股價依然遙遙領先于同行,每股收盤9.79港元。
資本市場對體育用品行業的再度青睞,與該行業正在釋放出復蘇回暖的信號不無關系。
安踏體育此前發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訂貨會數據顯示,該公司訂單金額按年取得了高單位數的增長。并強調這種穩健的上漲態勢已經持續了兩個季度,進一步說明安踏可能已經走出低潮。
匹克體育也表示,明年第二季度訂貨會訂單總額與今年同季實際銷售額相比取得了高單位數增長。并認為,由于分銷渠道庫存水平以及盈利能力的改善,該公司的未來將會出現溫和的復蘇。
認為市場已有好轉跡象的還有李寧公司。在2013年中報發布會上李寧執行副主席兼CEO金珍君曾表示,自從實行變革計劃以來,李寧第一階段的目標已經完成,多項業務進展均表明李寧已經度過低潮。雖然多項投資仍需時間才能體現到賬面效益,但大部分經銷商的現金流狀況和銷售能力都有提升,李寧最艱難的時期已經過去。
盡管特步國際2014年第二季度訂貨會數據依然沒有實現增長,但是跌幅已連續三季度呈現出收窄的態勢。特步國際認為,這說明分銷渠道對該公司的信心正在逐漸好轉。
361度(中國)有限公司公關總監韓曄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361度每個季度的數據都在不斷好轉,其中,每個季度的同店增長率就都高于上一季度,說明361度正在經歷一個逐漸回暖的過程。
回首這一波爆發的行業整體性危機,安踏副總裁張濤告訴記者,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方面體育用品行業和宏觀經濟關聯比較緊密,當宏觀經濟發展放緩時,體育用品行業受到的影響自然比較大。另一方面,前幾年體育用品行業野蠻擴張留下了產品、服務、經營模式同質化等諸多問題。當然,還有人力、租金等成本上升的因素。
“這不是一件壞事。”張濤認為。他說,通過行業性調整能夠淘汰一些經營不好的企業,將資源集中到真正有實力的企業身上,發揮規模效應,這不僅有助于提高行業成熟度,還有利于行業長遠發展。
在關鍵之道體育咨詢公司CEO張慶看來,以安踏為代表的體育用品行業領頭羊,由于率先進行了變革,目前整體已經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行業處于二三梯隊的企業,眼下還看不到好轉的跡象,畢竟轉變速度他們是慢于第一梯隊的。
韓曄進一步判斷,經歷了低谷期后,雖然行業無論哪家公司都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回到同店增長為兩位數的那段美好時光,但是目前正由“冬天”向“春天”邁進的體育用品業,已經讓人看到了希望。
得益于經營模式轉變
那么,體育用品業行業的領頭羊們,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才率先實現了回暖呢?
“改變經營模式是本次行業調整中安踏最大的改變。”張濤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說,在行業調整期,安踏發現傳統“品牌+批發”的經營模式有很大局限性,很難滿足消費者不斷升級的消費需求。為此,在今年年初,安踏開始嘗試轉型為“以零售為導向”。
這種轉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在公司內部,安踏開始以零售文化為導向,建立了與零售模式相匹配的企業文化與價值觀,構建了以消費者為導向的零售管理體系和零售公司運營效率評價系統,并以各種零售指標作為衡量商品管理效率的重要標準;其次,在產品研發上,不斷深入到市場終端,通過加強與消費者的溝通,提高對市場需求的理解,從而研發出讓消費者真正喜愛的產品。最后,在組織架構方面更加扁平化,通過精簡提升了終端店鋪和零售商的競爭力。張濤進一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摒棄批發模式,選擇以零售為導向并不只有安踏一家,李寧公司也是如此。李寧公司表示,從行業發展規律看,過去過分依賴批發的運營模式已經難以為繼,不再適合行業未來對企業的要求,向以零售為導向的業務模式轉型是必然。
為此,當前李寧公司正在改變業務模式。李寧公司表示,自今年年初以來,李寧就開始向以“有指導性的訂貨會訂單+快速補貨+快速反應”為特色的零售業務模式轉型,這不僅可以改善經銷商的訂單指引和組貨安排,還能夠及時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這一背景下,李寧公司開始重新聚焦核心業務即體育用品業務、聚焦核心市場即國內市場、聚焦核心品牌即李寧牌。而為了實現目標,李寧公司已經啟動了包括三個階段的變革計劃。
李寧公司表示,當前李寧旨在改善渠道效率及盈利能力、清理渠道存貨等短期問題的第一階段變革已經完成,變革進入到了縱深實施第二階段,主要是專注于改善供應鏈、營銷和產品規劃模式,建立零售導向業務模式,創造更多一流的產品和客戶體驗,從而鞏固李寧作為體育用品業領先品牌的地位。下一階段的變革是未來1年至3年確保李寧公司擁有合適的業務模式,以達到改善利潤結構和渠道、零售效率以及現金及投資回報率的目標。
而變革中的李寧公司則開始以年過半百的靈魂人物李寧為核心。目前,李寧幾乎是每天早晨9點到公司,開始一整天的忙碌生活,主要工作是維護和發展與政府、銀行、體育隊、媒體等之間的關系。與此同時,他還積極參與每周運營會議,定期進行業務回顧,以充分掌握改革的進度。
調整期少犯錯誤就是進步
不過,雖然體育用品行業領頭羊們都在努力變革調整,但是這一輪行業風波卻改寫了市場格局,安踏體育這個一直扮演著追趕者角色的企業,借此實現了彎道超車。
公開資料顯示,2011年體育用品業處于高峰期時,安踏創造的營業額是89.05億元,李寧實現的業績為89.29億元,安踏在行業所處的地位依然是“老二”。不過,2012年,這一保持了多年的市場格局被徹底顛覆了,安踏首度超越了行業“老大哥”李寧,以76.23億元的業績問鼎行業第一的寶座,而李寧的銷售額僅為67.39億元。今年上半年,安踏繼續領跑行業,以33.67億元的成績再次保持對李寧的領先。
另外,從公司市值層面看,截至12月16日,安踏的市值為244.29億港元,比李寧91.34億港元的市值高出167%,比特步國際、匹克體育、361度、中國動向四家同為港股上市公司的市值總和還要高。
安踏副總裁張濤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行業調整期,最考驗企業的兩個方面,一是企業的戰略方向,二是企業的執行力。安踏之所以能夠在行業調整期取得現在的成就,也正是源于這兩方面因素。
“首先,我們選擇了正確方向,包括以零售為導向的轉型以及品牌定位等。只有大的方向對了,才能少犯錯。尤其在行業調整這個特殊時期,少犯錯就是進步。其次,我們有很強的執行力,強大的執行力是保障管理層的指令能夠有效傳遞和執行下去的重要因素,不管是公司內部,還是我們的經銷商以及終端零售店面,都在很好地執行安踏總部下達的指令。這些是安踏能夠走得更快,走得更穩的重要原因。”張濤進一步分析說。
“超過李寧與安踏一直以來采取的穩扎穩打的策略有關。”張慶認為。他說,一直以來,安踏都是按照自己的節奏在往前走,在渠道、產品、定價等策略方面都比較穩健,打的基礎也比較牢固。而李寧卻與此相反,由于是本土體育用品品牌第一,一直試圖變革走向世界,但在執行的過程中,卻出現了一些戰略性的錯誤,遇到了大挑戰,傷了元氣。面對行業性調整潮,下滑幅度比安踏高得多,被趕超是一種必然。
這點在兩家公司的盈利能力上也能夠得到體現,雖然在2009年到2011年這三年里,李寧仍然扮演著行業“老大哥”的角色,營業額穩居行業第一。但是在盈利能力上,卻并不如安踏。2009年到2011年兩家公司的財報顯示,安踏的經營溢利分別為13.94億元、17.37億元和20.11億元,而李寧的對應數據僅為13.42億元、15.47億元和6.31億元。
不過,雖然市場格局已經被改寫、領頭羊們也在努力引領體育用品業回暖,但是曾經單純比拼門店數量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張濤認為,行業未來的比拼不再單純是門店數量,而是包括同店銷售、人員效率在內的綜合比拼,企業只有將綜合素質提升上去了,才能有更好的發展。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