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奢侈品市場的六大救市策略
去年底集中披露的品牌三季報,市場萎縮、利潤下滑、評級降低,壞消息一個接著一個,于是“救贖”成為品牌商們的年度主題,一場艱難的市場保衛戰已經開局。
策略一
集體關店 收緊擴張步伐
2013年,阿瑪尼旗艦店與Dolce & Gabbana旗艦店在上海外灘三號與外灘六號相繼停業。阿瑪尼入駐外灘三號已近十年。而在外灘十八號,百達翡麗與寶詩龍也一并撤出。伴隨著經濟的不景氣與在華銷售的疲軟,奢侈品牌在中國一路高歌猛進的擴張態勢,似乎戛然而止。2013年初,LVMH集團方面表示,LV將全面抑制擴張,不會在中國二三線城市繼續開店。與此同時,Kering集團、歷峰集團也表示會放緩在中國的擴張。
辣嘴點評:關店并不意味著放棄中國市場,雖然中國市場奢侈品增速有所放緩,但世界各大奢侈品巨頭間布局內地市場的競爭卻未停息。只是開始采用不同的方式布局中國內地市場。就在關店的同時,歷峰集團旗下品牌名士與周大福旗下子公司周大福鐘表簽訂協議,將在中國內地成立獨立合資公司——名士鐘表商貿,負責名士表在中國的市場推廣。野蠻生長走不通,必然要通過更大的銷售空間、更高端的門店設計,以變相擴張的方式才能提高品牌在華競爭優勢。
策略二
告別經典 去LOGO興起
2013年初,LV創意總監Marc Jacobs曾拋出了一枚“重磅炸彈”:LV經典的交織字母和方格帆布系列今后將不會出現在T臺上。而歲末,小馬哥為LV設計的2014春夏女裝系列的水桶手袋,完全沒有了LV的經典LOGO。要不是精明的消費者知道“范爺”如今是LV的廣告代言人,都要猜測半天范冰冰拎的是誰家的手袋。不僅僅是LV的交織字母,Gucci的雙G、Burberry、香奈兒的格子紋的雙C這些消費者耳熟能詳的標識都漸漸淡化出局,奢侈品正逐步失去自己的特色。大牌去LOGO風潮如決堤之水迅速滲入到整個奢侈品行業。
辣嘴點評:奢侈品有令人眼紅的品牌溢價,賣的就是LOGO,為何去LOGO?當奢侈品牌掀起去LOGO潮,帶來的首要問題是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創新不足。此刻,消費者也越來越成熟,期待品牌能夠滿足自己的個性化需求。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解決品牌創新不足的最有效手段也許就是定制。看似風起云涌的去LOGO化,只是預示品牌時代走向沒落的一個信號。專家認為,忌諱談性價比的奢侈品將迎來“新性價比”時代,“重視性價比”將明目張膽地成為很多奢侈品牌的市場策略之一,并出現在更多奢侈品牌的財報上。
策略三
中國元素 順應國人審美觀
Gucci推出New Bamboo中國特別限量版,用炫閃亮麗的漆皮材質搭配66年前誕生的經典包款。Roger Vivier推出獨家紅色經典限量版系列,以紅色主題的平底鞋、高跟鞋,以及手拿包在中國獨家發售,妖艷的紅色讓這款產品魅力倍增。施華洛世奇專為中國市場設計Tarantula系列。就連高傲的愛馬仕也推出Arceau Ecuyère中國限量款女表。萬寶龍更不甘落后,為中國特別呈現的世界時間腕表,限量88枚。這款中國特別款腕表以中國所在的北半球版本為基礎,表盤外緣城市圓盤標識有代表北半球24時區城市名稱,其中東八區特別以紅色CHINA文字標識。
辣嘴點評:連好萊塢都為中國定制電影了,世界大牌只會將算盤打得更精、更響。盡管奢侈消費增速放緩頻現報端,但引導新品決策的市場吸引力仍未縮水。如何吊足高端消費者的胃口,單純靠品牌名氣顯然已經玩不轉。說到底,奢侈消費是種體驗,讓特定的消費者體驗到獨享的服務、獨享的重視、獨享的奢華才是殺手锏。
策略四
副線、輕奢 集中發力
2013年越來越多的輕奢品牌開始割據市場,新兵橫空出世,舊部猛力擴張。輕奢品牌最主力陣營當數一線大牌推出的二線品牌,或者是大集團里多個子品牌。出身相近,卻也有不同的經營策略,或與主線品牌同開一店,在市場上是本家主線的強勢候補,如MCQ與Alexander McQueen、Emporio Armani與Giorgio Armani。或有獨立門店,瞄準更為清晰的市場,如意大利的Max Mara旗下Max&Co.以及iBlus等多個輕奢品牌,它們與Max Mara一起形成穩固的市場梯隊。
辣嘴點評:過去十年,消費者往往只認LOGO,LOGO越大、價格越貴,越受追捧。隨著審美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低調,扭轉通過名牌LOGO來彰顯自己的身份。不可否認,消費者接受訊息渠道的擴展,對品牌認知度和潮流把握度的提高,使得輕奢品牌暗藏潛力。當傳統奢侈品在中國市場漸入寒冬,從一出生就是“為了讓人買得起”而存在的輕奢品牌,市場貢獻無疑是巨大的。以Coach為例,其2014年第一財季報告顯示,雖然全球銷售額同比下滑了1%,但中國地區銷售總額增長逾35%。這個數字在2013年的奢侈品界,幾乎就是個神話。
策略五
驚現5折 新款攪局折扣季
折扣不稀奇,可談及奢侈品折扣同樣不稀奇的概念是產品周期。去年前年的款,前若干季的樣式打折常見,而新品絕對不打折,這一向是奢侈品牌的驕傲。但在2013年的年終銷售季,京城諸多購物中心里不少國際奢侈品大牌的新品“賤賣”令人咋舌,甚至低到5折。其中包括一線奢侈品如Dior、Burberry、YSL、Tod’s等,新光天地Dior店內整個貨柜中約20款2013年春夏款鞋被貼上了6折的標簽。
辣嘴點評:一向不愁賣,“高大上”的奢侈品也搞起了促銷。奢侈品新品大范圍打折和服務態度轉變的背后,是嚴重的經營壓力和我國奢侈品消費者消費理念轉變的影響。2013年奢侈品業績均不同程度下滑,年增長率創下歷史新低,僅為2%。而我國消費者對于奢侈品的消費也逐漸理性化,除了品牌、品質之外更注重性價比。在這種情況下,國際奢侈品品牌轉變銷售策略,主動推出親民價格,也正是分析國內市場后的選擇。這輪國際奢侈品品牌打折促銷和服務態度的改變或許只是個開始。
策略六
撤出中國 只因戰略調整
法國美妝巨頭歐萊雅集團正式向媒體確認,將終止旗下大眾品牌卡尼爾Garnier在中國的銷售。這是繼美國老牌化妝品露華濃Revlon宣布撤銷中國分公司后,又一個西方大眾美妝品牌從中國市場撤退。
歐萊雅發言人稱,此舉并非后退,而是戰略。是為了集中精力,在中國市場更好地發展巴黎歐萊雅和美寶蓮紐約。在中國,巴黎歐萊雅是第一大美容品牌。據市場機構調研報告,歐萊雅集團的產品占據中國美妝市場17%的份額,為業內第一。中國是歐萊雅集團全球第三大市場,根據歐萊雅最新季度財報,中國市場仍充滿活力,但最近的成長勢頭放緩,這也促使歐萊雅集團重新審視自己的品牌組合,集中力量發展強勢品牌。
辣嘴點評:2013年最后一天,露華濃的微博難免悲情:“涂上一支心愛的唇膏kiss goodbye!”緊接著是歐萊雅,下一個會是誰?中國化妝品市場兩極分化的結構缺陷愈加凸顯,一邊是極其昂貴的奢侈品牌,另一邊則是利潤微薄的量販品牌,缺乏價位適中、品質較好的中端品牌。未必進入中國市場的外國產品都能賺錢。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