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鎮化為紡織工業的發展帶來契機
2013年年底中央首次召開城鎮化工作會議,城鎮化工作被提上更高層級的議事日程。應該說城鎮化既不是高樓的鱗次櫛比,也不是農村戶籍的簡單轉化,實質之一是要實現農村人口的就業轉移,讓大量的農民真正成為產業工人,享有完全的工人身份和相應的福利待遇,并通過城鎮化逐步推進農村土地和農業的集約化、規?;洜I。
紡織工業是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我國人口多,底子薄,需要轉移的農村就業人口數量龐大,這就決定了紡織工業是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重要出口。長期以來,紡織工業解決了我國大量的人員就業問題。相關統計數字顯示,我國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從業人員在1100萬人左右,加上規模以下企業,全行業的就業人員超過2000萬人。未來的城鎮化,仍然需要紡織工業作為吸納就業的產業之一,這既符合我國城鎮化的國情,也符合紡織工業吸納就業的特點,30年紡織工業發展證明了紡織服裝業適合接納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
城鎮化為紡織工業的發展帶來契機。首先,城鎮化將為紡織工業帶來數額可觀的市場紅利。據統計,2012年(目前最新數據)我國城鎮居民衣著類支出1823.4元,農村居民家庭生活消費現金支出396.1元,二者相差1427.3元。2012年我國的城鎮化水平是52.57%,如果我國的城鎮化水平達到70%,按當前的消費水平計算,不考慮經濟增長因素,城鎮化將為服裝市場增加3200多億元的市場容量,占我國2012年限額以上衣著類零售的1/3。可見,城鎮化為紡織工業帶來的市場機會不可小覷。
其次,城鎮化對于降低棉花原料成本也是一個利好。長期以來,我國的棉花種植成本高于國際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我國棉花種植不成規模,種植技術和水平相對落后。城鎮化的目的之一是實現農業規模化集約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進而降低農產品成本,提升農產品質量。對紡織工業來說,城鎮化有助于降低棉花種植成本,提高棉花產品質量。
城鎮化有利于穩定職工就業,降低企業員工流動性。當前紡織工業面臨招工難問題,原因之一是企業職工缺乏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無法真正成為當地的城鎮職工。相當一部分職工在一個地方工作幾年,還是希望回老家。城鎮化政策的推行,有利于職工融入當地社會,穩定職工在當地就業。
紡織工業是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城鎮化也為紡織工業的發展帶來重要契機。就目前來看,不妨先讓紡織企業的職工城鎮化,讓他們融入當地城鎮,這既是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方向,也符合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的城鎮化要“因勢利導”的原則。

2、本網其他來源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不表明證實其描述或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
3、若因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30日內聯系我們,電話:0755-32905944,或者聯系電子郵件: 434489116@qq.com ,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刪除。
4、在本網發表評論者責任自負。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發言請遵守相關規定。